(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加大與香港的合作,進行制度創新和規則銜接,吸引眾多港企落地、眾多港人創業。目前,前海已成為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區域之一,在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發揮了「橋頭堡」作用。截止到今年8月26日,前海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5萬家,實際利用港資占前海實際利用外資的92.4%。畢馬威中國華南區諮詢服務主管合伙人彭富強受訪表示,《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為港資、港企落地前海創造了更開放的環境、更實惠的條件,隨着前海開發趨於成熟,未來將有更多港企、港人到前海發展。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是青年創業的樂土。(記者毛麗娟攝)

港企看好前海添綠色發展元素

不少港企表示,前海深化深港合作的系列探索提振了港企發展信心,前海在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嘗試,也將讓相應的企業迎來更多機遇。

香港嘉華建材集團是一間提供垂直式綜合建材的企業,產品包括石料、預拌混凝土、礦渣微粉、水泥及其他下游建材產品。該集團執行董事暨董事總經理徐應強受訪表示,企業一直於內地扮演着投資先鋒者的角色,在包括深圳寶安區和龍華新區都設有廠房,很幸運在過去數十年為大灣區城市建設添磚鋪瓦,服務內地城市和港澳特區,見證了內地各城市的大興土木,城市基建及公共設施大發展。

他指,現時大灣區的基建和物流條件,已較多年前理想,利好建材行業的運輸和倉儲,而建材行業的供應鏈也是大灣區的重要硬件資產。他認為,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趨勢,建議前海擴區以後的建設中,可增加可持續發展元素,例如引入低碳和綠色指標,把前海打造成為綠色創新服務圈,宜居宜業的樂土。同時希望在現有政策框架下,前海開放更多惠港(企)政策、放寬稅務條件、增加跨境交通運輸布局,讓香港年輕才俊留在前海落地生根。

「前海是港資到內地投資興業的窗口之一,銀行宜簡化企業開戶、資金過橋的條件,前海管理局相關方面還可為具潛質企業作借款擔保,方便企業融資、增強流動性,購置先進設備,提升設備水平。企業也會因應大灣區的發展趨勢,繼續開發綠色建材產品,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的建設。」徐應強表示。

港硬科技企業 看好內地智能製造機會

精密機器視覺解決方案提供商——英特維科技就是落地前海夢工場的一家高科技企業,該公司由數位取得港中大博士後、博士學位的港青成立。合伙人何勇告訴記者,公司致力於運用機器視覺賦能智能製造,專註於高速度高精度3D機器視覺(MV)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公司擁有智能3D AI傳感器、2D/3D高精度測量設備、機器視覺智能軟硬件系統產品,產品在消費電子、精密加工、電子製造、汽車等行業落地。2020年,公司已成功打入蘋果產業鏈多家公司。

何勇表示,扎根前海看好內地工業智能製造領域國產替代的機會。(記者毛麗娟攝)

「我們看好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的機會,中國是繼美國、日本之後的第三大機器視覺領域應用市場。中國機器視覺行業規模預計在2023年達到197億元,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13.63%。」何勇稱,公司在前海落地可持續跟蹤工業機器視覺領域國產化替代的機遇。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