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日前率領專家到深圳出席兩地疫情防控對接會議,形容會議就推進通關事宜創造有利條件。消息指,內地方面對本港患者出院的標準、外防輸入豁免檢疫的漏洞、健康碼三方面存有疑慮。此三方面不足,是本港防疫機制確實存在的不足,對此,特區政府要高度重視,盡快採取措施堵塞漏洞,更好地保障香港免受病毒威脅,盡快達至與內地免檢疫通關的要求。

恢復免檢疫通關的關鍵,是要令內地對本港的防疫措施有信心。內地的防疫機制嚴密到位,以實現「清零」為目標。要恢復與內地正常通關,本港必須對接內地的防疫標準、措施和機制。從澳門實現與內地免檢疫通關的成功經驗來看,內地的要求是明確的,就是要做到真正意義的本地「零確診」,有到位的追蹤系統,確保社區沒有隱形傳播鏈,以及外防輸入的隔離檢疫措施採取高標準,嚴密而沒有漏洞。

外防輸入是確保本地不受病毒入侵的關鍵。特區政府現時按各地疫情將不同國家和地區分成3級,入境人士均要持有新冠病毒檢測陰性結果,並在抵港後接受最長21日強制檢疫;但容許機組人員、船員、外交人員及因公務需往來香港與外地的上市公司董事等人士申請豁免檢疫,有關安排容易成為本港的防疫漏洞,需要小心檢討,增設有效關卡。

出院準則是另一個潛在風險。本港現時的出院準則,如果沒有抗體,要在相隔至少24小時內接受3次測試,CT值持續33或以上;如果抗體測試轉為陽性,則要有至少一次測試結果CT值為33或以上。CT值越高,代表病毒量越低。雖然一般認為,病毒量低的人傳染性不高,但由於變種病毒的傳播能力越來越強,難以令人完全放心。本港確應進一步收緊標準,確保病人體內完全沒有殘餘病毒,再讓其出院。寧願讓少數病人多住院數日,總比令社會承受傳播風險為好。

至於社會呼籲多時的「健康碼」,是本港與內地免檢疫通關的必要條件。雖然特區政府指去年11月已完成開發「健康碼」轉碼系統,卻遲遲未推出。有議員認為,政府應先讓市民試用、熟悉,並積累經驗、不斷完善系統,為免檢疫通關作準備,有關建議值得政府認真考慮和採納。特區政府應積極與內地、澳門的技術團隊合作,提升轉碼系統功能,加入必要的追蹤功能和疫苗接種記錄,便利三地居民日後可利用系統提交出入境申報資料。

內地對本港防疫措施的三點關切合理適切,有利於本港堵漏補缺,把防疫工作做得更好。本港市民熱切期待正常通關,也樂意支持配合,特區政府應盡快落實相關措施,令恢復正常通關早日水到渠成。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