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王莉 烏鎮報道)「近年來,互聯網公益募捐信息平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2019年至2020年,由國家民政部認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的關注量和點擊量連續兩年均超過100億人次,募集善款年度增長都超過20%。」27日,2021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公益慈善與數字減貧論壇在烏鎮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論壇上,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秀軍表示,這些都全景展示出中國減貧和公益慈善事業的創新價值和時代特色,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改革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升級公益計劃 助力共同富裕
論壇上,新浪微博CEO王高飛介紹,微博是中國第一家提出並踐行「人人公益、人人參與」理念的互聯網平台。十年來,已有超過4000萬微博網友通過微公益平台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為25000多個項目累計捐助超過6億元人民幣。

「未來兩年,微博計劃增加到每年收入3%的廣告資源支持文化遺產保護、困境人群關愛、政策普法宣傳、道德文明倡導、低碳節能環保五大領域公益活動宣傳。」王高飛說,「同時,還將不斷加大對企業公益、名人公益三次分配的宣傳和引導力度,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真正讓民眾享受到互聯網的發展成果。」
騰訊公司副總裁楊建表示,今年4月公司已實施第四次戰略升級,將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價值,並在此基礎上啟動了兩個專項計劃,先後投入一千億元,為數字社會的普惠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騰訊基金會也承諾投入50億元的資金扶持公益項目的長期運行,為低收入人群和欠發達地區提供一線的公益幫扶,加碼公益數字化的投入,為國內上萬家公益機構和社會組織提供數字化的工具箱,助力公益行業更好地參與第三次分配。

因勢利導 加強法律法規監管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使用和普及,使公益慈善領域更加廣泛、方式更加靈活,參與者的背景更加多元,受助者的需求更加具體和碎片化,導致網絡公益慈善龐雜,自律和他律更加困難。」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劉忠祥坦言,網絡公益慈善還存在着公益慈善組織與公開募捐平台、捐贈人、受贈人之間法律關係不夠清晰,募捐平台治理機制不夠完善,網上個人求助法律定位模糊等問題。
他認為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首先要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慈善文化,其次是要加強網絡公益慈善的法律規範,第三是要加強行業自律和他律。他表示,中國網絡公益慈善發展迅速、積極向上,但尚處在初級發展的階段。互聯網技術與公益慈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因勢利導才能推動網絡公益慈善健康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