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莉)「比如颱風天氣,高鐵、地鐵某些線路、區段發生狀況時,在調度中心就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大數據的匯集,實時發現任何一個地方的問題。這時就可以馬上通知乘客疏散以及通知調度人員接下來15分鐘或者半小時內客流的變化情況。」 一葦數智·時空大數據平台建設方、浙江合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王鎖平介紹,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主要以監控為主,而這一平台可以自動分析大數據,實現自動檢售票、指揮調度、意外情況預判等功能。

「時空大數據」有利於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與數字經濟發展。(記者王莉 攝)

24——25日,時空大數據2021年度大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期間,一葦數智·時空大數據平台正式發布。據介紹,該平台通過時空大數據和物聯網等關鍵技術,把地理信息和建築信息進行融合,把地上空間和地下空間的數據匯聚在一起,把時間上屬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數據貫通起來,軌道交通內的時空多源數據疊加在同一個平台裏。同時平台內不斷增加具有交通行業特性的模型算法,為用戶、應用開發者、合作夥伴提供賦能,有力保障乘客出行服務。

大會期間,專家學者還圍繞「跨行業、大融合、共建時空大數據產業技術新生態、賦能數字經濟」的主題展開頭腦風暴。據介紹,「時空大數據」的概念最早正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提出,是指基於統一的時空基準(空間參照系統、時間參照系統),活動(運動變化)於時間和空間中與位置直接(定位)或間接(空間分布)相關聯的大數據,以時間與空間為基本認知條件組織與治理大數據。「時空大數據」是落實大數據智能化戰略、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具體舉措。

王家耀指出,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時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方興未艾,催生了更多的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問世。時空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為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促進智慧城市更加數字化、智能化。同時,隨着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經濟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並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強力增長點。

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表示:「以往我們覺得數字經濟是比較虛擬的經濟,主要在消費端,比如網上購物、點外賣等。而這次大會則強調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對接,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一定是滲透到生產領域、生產端。」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