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邵昕)中秋本是「人月兩團圓」的日子,但香港部分人迷信「外國的月光特別圓」,遠赴他鄉追逐一個可能不存在的異國夢,更有人為這場命運「豪賭」押上寶貴的親情,遺棄年老父母在醫院或院舍裏,甚至有人連親兒也狠心棄養。香港文匯報連日來追訪在這種風氣下,一段段既可悲又可恨的棄養哀歌。其中一名十餘歲男孩被移居英國的生父與繼母,在臨離港前強行扔在外婆家門口,苦等幾小時外婆才接獲通知趕返,乍見男孩將頭栽在牆邊,自此拒絕與外界交談,彷彿已對人失去信任,外婆痛斥前女婿冷血無情,對孫兒造成難以磨滅的傷痛,「要走無人阻你,但他是你的骨肉,是有血有肉,不是貨物話棄就棄。」 

【個案1】生父再婚遷英國 幼兒遭棄變「自閉」

憶述起外孫嘉豪被生父及繼母遺棄的經過,薛婆婆不禁無名火起,「找到他(嘉豪)的時候,他就呆呆地靠在牆邊,雙眼無神地望着地下,沒有什麼表情,腳邊放着幾件行李,好孤獨。他從下午等到深夜,敲我門又沒有人應,不知道他怎麼度過的那幾小時,我的心一下子揪起來,何以世上有咁狠心的父親?」

父發信息稱不再過問孩子事

即將升讀中一的嘉豪來自一個破碎家庭,父母5年前離婚後,法院將其撫養權判予生父,不久後父親再婚組織新家庭,嘉豪便與父親和繼母居住。薛婆婆表示,前女婿對身為獨子的嘉豪嚴厲教養,不僅限制其飲食,還對其學習有超高要求,若未能達標,嘉豪便要迎來責罵,甚至體罰。

漸漸地,原本活潑開朗的嘉豪,變成焦慮不安的大男孩,一次探訪中,生母發現嘉豪不斷咬手指甲、扯手指皮等,同時正值青春期的他明顯較同齡男孩瘦弱,種種跡象讓她們擔憂嘉豪受到虐待,於是生母今年初向法院提出要求討回嘉豪的撫養權,薛婆婆說:「可能這件事讓他(前女婿)覺得『面上無光』,法庭審理過程中部分證據曝光也讓他很惱火,當時嘉豪親生父母的關係非常緊張。」

撫養權爭得異常激烈之際,今年8月初,嘉豪的生母突然收到前夫的信息指自己即將移居英國,不再過問嘉豪所有事,並通知經已將嘉豪送往薛婆婆家附近,自此失去聯絡。薛婆婆談起這段往事,仍難掩對前女婿的氣憤之情:「要走無人阻你,但他(嘉豪)是你的骨肉,是有血有肉,不是貨物話棄就棄。」

●移民異國他鄉,孩童用畫作抒發對一家團聚的渴望。 fb截圖

幼兒感受被棄從此自我封閉

當時薛婆婆並不在家,獲女兒通知後,她馬上趕回家,頓時被眼前的情景嚇愣,當時嘉豪已經獨自在門外苦等六七小時,一副哀莫大於心死的神態。經歷這件事後嘉豪開始封閉自我,似乎將所有事藏在心底,不願對任何人打開,最初面對生母與外婆也態度抗拒,不願交流,更常常以冷漠掩飾自己的不安,「經常一個人躲在房間裏,每次見到他時,都面無表情,你看不出他是開心還是憤怒,這完全不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樣子。」

連國籍也可以放棄的人,連至親也棄之不顧,薛婆婆痛斥前女婿的冷血無情,「他日後一定會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惟可憐年幼外孫成犧牲品,「我乖孫年紀還這麼小,現在最擔心的是這件事會讓他產生陰影,甚至成為他一生的傷痛。我們不知道能做什麼,惟有希望更細心的照顧,能逐漸磨平他心中難以言說的痛苦。」

【個案2】子女欲遠走異國 拒接病癒父出院

「伯伯病癒後,家人遲遲未來接出院,經社工多番詢問下,才知原來伯伯的家人準備移居外國,打算將他遺棄在醫院。」一名公立醫院醫生向香港文匯報引述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他坦言近來確實湧現不少家屬移居海外後,對住院家屬不聞不問的情況,對於生病的家屬而言,無疑是雙重打擊,有人因此自暴自棄,對控制病情十分不利。也有長者入住老人院後,家人便遠走他鄉,一去不返。

病人遭至親拋棄不願配合治療

該名公立醫院醫生透露,早前一名因機能衰退而長期臥床的老翁發燒入院,但病癒後家人卻以「沒時間」、「沒有能力照顧」等藉口,遲遲不肯將老翁接出院,「長期臥床加上缺乏照顧,伯伯甚至因此患上褥瘡,家人又似是愛理不理。」院方遂聯絡醫務社工跟進並安排治療師照顧老翁,經過一番相處,社工才打探到實情,「原來伯伯所有子女準備移民,遂將伯伯留在醫院,誰也不願接伯伯走。」

●「留守」老人生活乏人照顧,求助個案顯著上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就相關情況向另一名公立醫院醫生了解,他透露一般情況下久未獲家屬接出院的患者,會轉介社工跟進,而公立醫院本身亦有既定程序處理,包括向社署申請監護人。他坦言,家屬移居海外後難聯絡的情況近來確實存在,遭至親拋棄對病人而言是一種打擊,部分人或因此失去生存意義,不願積極配合治療,對控制病情十分不利。

院舍長者同面對家人移民困擾

除了醫院,長者院舍也有這類個案。安老服務協會委員李輝經營的8間私營安老院中,有5%至6%院友近期面對家屬移民的情況,「也有長者早年隨獨女移居英國,因不適應當地環境、語言,最後選擇獨自回港入住安老院。」雖然現今通訊發達,即使遠隔千里仍可通過視訊對話,但中秋佳節下,長者難免思念家人,「偶爾聽到長者嘆氣,思念在外國的親人。」

●不少院舍長者需面對家人移民困擾。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個案3】獨自照顧病老伴 老婦思女患抑鬱

「女兒離開後僅兩周,人便一下子蒼老許多。」在漫漫奮鬥路上,為一對兒女創造美好生活,永遠是何伯何婆婆的源動力,然而好日子來了,人卻走了,獨留一對老人家在香港相依為命,年過七旬的何婆婆仍處處為子女着想,每次與女兒越洋視訊,她也一副若無其事的姿態,默默扛起照顧九旬何伯生活起居的重任,甚至因此患抑鬱也只能獨自垂淚。中秋皎潔明月下,何婆婆喃喃祝禱,希望終有一天,家人能再在香港團聚。

何伯與何婆婆雖然育有一子一女,但與兒子的感情淡薄,女兒一直是兩老的照顧者。但將終生心血養兒育女後,最終仍落得兩老相依為命的結局,今年8月女兒一家移居英國,表明短期內不會返港。由於何伯患有輕微認知困難,加上身體較弱,常年出入醫院,女兒遠走他鄉後,照顧何伯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何婆婆身上,令她一度出現情緒問題。

婆婆:思念愛女夜夜難眠

照顧兩老的社工周偉基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他們的女兒離開後,何婆婆開始出現抑鬱症狀,「可能因為太過思念,她開始整晚瞓唔着,短期記憶也變差,前不久和她講過的事,很快就忘記。更時常會感到彷徨不安,總覺得失去了依靠,有時還會突然落淚。」

對女兒的離開,何婆婆的心情複雜而矛盾,理性教她不應干涉子女的人生,但情感上仍是不能停止對子女的思念與不捨,「空巢」長者的空虛感籠罩下,何婆婆焦慮且不安。雖然近期在社工的開導下,何婆婆的情緒已有所好轉,不再整日將自己沉浸在女兒離開的痛苦中,但佳節下思念倍增。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