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9月16日開啟返程之旅,預計在17日中午前後乘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着陸場着陸。在太空站之旅的最後,三名航天員乘坐神舟十二號飛船與太空站組合體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成功驗證了徑向交會技術,為後續載人飛行任務奠定重要技術基礎。當飛船準備駛離太空站時,湯洪波感慨着說「天宮啊」,隨後三名航天員依次說「天宮再見!」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正式與天宮太空站揮手道別。至此,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太空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敬禮道別

16日早上6時左右,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們關閉連接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的雙向承壓艙門,正式撤離中國太空站。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太空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在分離前,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太空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傳、留軌物資清理轉運等撤離前各項工作。

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

撤離太空站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任務依然在繼續。13時38分,飛船與太空站組合體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成功驗證了徑向交會技術。所謂徑向交會對接,與此前進行的後向、前向交會對接有很大不同,要求飛船從核心艙的下方來接近。由於軌道高度的偏差,不同高度的速度也不一樣,需要在徑向交會對接的接近過程中,除在徑向方向有速度、位置的改變外,還要控制其速度方向的角度,整個對接過程是高動態的。此次,神舟十二號任務驗證的是徑向交會,而真正的徑向交會對接需要留給神舟十三號任務完成。

打包物品

東風着陸場做好萬全準備

據介紹,東風着陸場曾經作為四子王旗着陸場的備份,也曾迎接過嫦娥五號帶回的珍貴月壤,但迎接航天員回家還是頭一回。目前,着陸場系統已經開展4次全系統綜合演練,一次大偏差着陸演練,30多次跟蹤捕獲、醫監醫保、醫療救護、安全保衛的專項訓練,做好萬全準備,只待航天員回家。東風着陸場還有一支目前全國唯一的專業航天搜救力量。神舟十二號搜救回收地面分隊指揮員牛永進表示,為了達到「搜索救援艙落人到」的要求,搜救隊員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除了要具備過硬的沙漠駕駛技能,還需要掌握無人機操作、直升機索降等9大類,30餘項技能。為應對水上降落的特殊情況,潛水訓練也是他們的必修課。搜救隊員對東風着陸場的每一寸土地都進行了勘察,這樣做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和時間賽跑,安全地迎接航天員回家。

關好「門窗」

北斗信號定位實時預測落點

值得一提的是,與此前的載人航天返回相比,神舟十二號任務不僅着陸地點改為東風着陸場,返回控制系統還採用了更先進的預測制導方案。神舟飛船將採用北斗信號來實時定位,同時在預測返回過程中,實時預測落點,如果發生偏差,就會進行糾正。採用這種預測制導方案,航天員們的返回落點精度會更加提高。

準備返航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