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柴進)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將於9月19日舉行,金融服務界分組共17席,一席由當然委員擔任,其餘16席由選舉產生。

多名候選人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支持完善選舉制度及落實愛國者治港,全面及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他們認為社會穩定,經濟才能發展,立國安法,才能令社會穩定,從而令經濟蓬勃、看清前路、穩步向前。展望未來,候選人希望在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下,抓緊大灣區機遇,積極推進金融業發展,進而開拓國際市場。

圖:金融服務界界別分組候選人表示,香港應把握「十四五」規劃的機遇,為整個大灣區發展貢獻力量,並為金融服務界開拓新商機。圖為部分候選人早前報名情形。

張德熙:期盼有限度開拓「商品通」

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表示,支持完善選舉制度,以及落實愛國者治港,認為金融服務界未來要有共同理念,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張德熙提到,把香港的金融服務推進灣區發展,絕對是雙贏的局面,包括為中小企金融服務業打開商機,亦協助灣區金融業的發展。他續說,香港金融服務業可與國家互相配合,例如在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透過金融服務業向灣區推進,甚至推向國際市場。

面對開拓大灣區市場的掣肘,張德熙相信,灣區不會突然大開放,因此金融服務業仍要循序漸進。

另外,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到「雙循環」概念,張德熙指出,內循環為主體,以內地的消費需求帶動,外循環則以供應鏈和產業鏈等輸出調整影響國際,為「全球化」帶來新格局。

張德熙又認為,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定位是金融、專業服務、航運貿易等業務樞紐等業務。

張德熙續說,「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明確香港地定位,將深化擴大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為日益富裕的內地民眾,提供多元化投資理財選項等。

同時,張德熙表示,人民幣是國際重視的貨幣之一,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可建立有關機制,帶動東南亞地方市場選擇使用人民幣報價、交易和結算,再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動和流通,黃金作為全球流通大宗商品,將會是很好的媒介。

冀引入國際金商灣區設點

金銀業貿易場在大灣區將建立黃金倉庫,張德熙表示,希望統一東南亞黃金標準,引入國際金商在大灣區設點,為區內帶來商機相關產業,屆時區內的配套需求將不斷增加。

目前,兩地已推出有限度的股票通、證券通,張德熙表示,金銀業貿易場爭取有限度開拓「商品通」,以灣區前海作為種子基地,讓貴金屬、黃金商品做到互聯互通。

鄧聲興:業界須向資產管理轉型

金融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對經濟具有舉足輕重地位。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接受訪問時指出,金融行業佔本港GDP比重達到20%、30%,佔就業人口約10%。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希望能善用優勢,發揮戰略地位,協助國家制定金融政策。

香港金融證券行業以中小型企業為基礎,近年市場發生變化,經營環境愈來愈艱難,須另覓成長蹊徑。

鄧聲興指出,時代變遷,本地金融證券業要轉型升級,由傳統收取佣金轉型資產管理,才能夠免被時代淘汰。業界自力自強不可或缺,亦希望政府能夠成立半官方機構,支援金融證券業發展,帶領企業向海外推廣本港金融業的優勢。

他認為,本港金融證券監管過分嚴謹,經營者因而需要支付高昂的監管費用。基於本地金融證券商以中小規模公司為主,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監管部門應在投資者保障與企業經營成本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尤其是金融監管須做到市場化。

過去業界與證監會舉行多次會談,反映監管問題。他希望特區政府將來可設立半官方機構,讓業界反映意見,並成為與監管部門溝通的橋樑,相信有助改善本港金融證券業經營環境。

倡設半官方機構支援發展

有別於其他行業能夠北上神州,獲得業務擴展空間,本港中小型金融證券業者因內地法規所限,始終未能進入內地市場。鄧聲興坦言,作為業界代表,多年來一直為本港中小型金融證券商爭取機會,以進入內地市場;同時明白到,國家因為金融系統安全性的考慮,資本賬亦有待全面開放,不能一蹴而就。希望新一任特首提供援助,以國家發展大灣區作為契機,為本港業界爭取進入內地市場。畢竟涉及國家法例法規,並非金融證券業界自身力量能夠促成。

詹劍崙:增金融產品種類刺激交易量

金融發展策略研究所所長詹劍崙表示,其政綱口號是:金融創展、行穩致遠,即是金融需要創新才有發展,但創新的同時也要以穩定為大前提,社會穩定才會有經濟發展,國安法令社會穩定,從而令經濟蓬勃、看清前路、穩步向前。希望政府及立法會能夠為業界訂下開源及節源方案,包括增加金融產品品種,容許數字資產的交易,以及檢討港交所對參與商各類收費。

詹劍崙認為,業界主要的問題都是監管手法,證監會權力過大,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身。因此,希望建立一個監察與制衡證監會權力的機制。同時,他認為,在美國不斷抵制中概股,包括提高會計要求等,不利於香港的新股市場,在增加股票印花稅後,造成香港二手市場仍然輸蝕給美國。

詹劍崙表示,議會需要一些更有深度的議員去把問題分析透徹,能夠循序漸進減少股票印花稅及其他交易徵費,以刺激交易量。

詹劍崙認為,現在香港金融服務界競爭力減弱是業界代表認知不足,其他議員又是外行人,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希望立法會的業界代表能夠真正將業界的聲音帶入到議會,及提升議政質素。

選委更具代表性

詹劍崙表示,新的金融服務界選民基礎有所擴大,由過往只有定義認可交易所的參與者才有資格,擴大至只要有權在八個金融行業組織中表決的團體,就有資格登記成為選委會投票人。讓選委變得更有代表性,而且以團體票亦反映到一間公司的整體意見,以及確保到愛國者治港的原則。

詹劍崙指出,金融服務並不只限於銀行,香港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多年新股集資排於全球三甲,都是有賴於券商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參與。他又指出,業界將會繼續參與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以及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等,並讓海外投資者可以通過內地與香港市場之間的連接進入內地資本市場。

李彤:完善選制助吸引更多人才

中銀國際CEO李彤表示,金融機構和專業金融人士是香港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完善本界別選制讓金融服務界各階層賢能匯聚並深度參與,代表性更強,也更多元化,讓香港金融市場上更多的聲音被聽見,讓金融服務界民意的代表性增強,不僅有利於實現香港社會政治參與的公正性,也呼應了今後香港金融市場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李彤又指,界別內大量愛國愛港人才為今後中央全面治港提供了金融人才基礎,也增強了香港金融服務界對國家的認識和認同,為香港「由亂及治、由治及興」貢獻力量。

關於對未來特首及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期望,李彤提出三點,首先是在未來的施政過程中,能夠繼續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更加積極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紅利,找準「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的交匯點,為香港的發展開闢新空間。

其次是能夠加大對社會民生、中小企業、青少年團體和困難群體的關注支持,增進和各類在港商業團體的溝通聯繫,為解決香港社會發展中的結構性難題提供創新性方案,增進香港各界的凝聚力,提升香港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實現香港社會發展的長治久安。

加大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政策

最後,希望新一屆政府能夠帶領香港主動適應國際產業革命的新方向、新理念、新需求,在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這兩大關鍵領域加大力度,精準施策,以此為機遇解決香港產業結構單一的發展難題。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