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聯合國氣象機構最近在日內瓦發布了一份報告,說1970年以來發生的造成財產損失最嚴重的5次氣象災害都是美國境內的風暴,其中以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為首。然而話音未落,此前剛剛從墨西哥灣登陸的颶風「拉達」給路易斯安娜州部分地區造成巨大破壞的報道就出來了:「這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颶風之一,它比2005年讓新奧爾良變成澤園的颶風『卡特里娜』更可怕、更致命。」

沒有最強,只有更強。

最近兩年,全球當然的熱點無疑是疫情,但其實,除了疫情,地球上還有另一個「大麻煩」正來勢洶洶,那就是氣象災害發展迅猛。

氣象災害屬於自然災害中的一種,是指大氣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等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害。氣象災害主要包括沿海的颱風、南方的乾旱、高溫、山洪、雷暴以及北方的沙塵暴等。

前文聯合國氣象機構的報告還說,和上世紀七十年代相比,如今全球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是那時的4到5倍。具體點說,七十年代,全球平均每年發生711起氣象災害,但在2000年到2009年間,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每年3,536起,相當於每天發生10起。

這也完全暗合了小狸至今都難以忘卻的「童年陰影」。猶記得兒時的北京,每隔個幾年會偶有一日黃沙漫天、紅光籠罩大地,那時怕極了,覺得鐵定是外星人入侵了。但僅僅三四十年後,北京的沙塵暴不僅已經「習以為常」,甚至更已「名滿全球」。每當沙塵暴來襲,人們便會嫺熟地戴好能阻攔PM2.5的3M口罩,然後平靜地消失在幾米外的滾滾黃沙中。北京天高,藍天白雲尤為好看,只可惜近年買少見少,如果哪天趕上了,那一定會被朋友圈刷屏,還會有媒體報道,運氣好的甚至能登上熱搜。

不僅是頻次,聯合國氣象機構的報告顯示,和七十年代相比,如今全球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是那時的7倍。具體來說,剔除通脹因素,即換算成2019年的美元後,在整個七十年代,全球發生的氣象災害總計造成的損失約為1,750億美元,但到本世紀前10年,這一數字已增加到1.38萬億美元之巨。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雖然發生頻次變高,經濟損失慘重,但人員傷亡正愈來愈少。據媒體報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這些氣象災害平均每天在全球造成約170人死亡,而到本世紀前一個10年,這一數字已跌到每天40人左右——這是因為,氣象預警和準備工作的上升使得死亡人數有所減少。至於其成因,其實並不用多說,全球變暖是最大的責任。

就在正要過去的這個夏天,全世界都經歷着接連不斷的暴雨和洪水;而就在最近幾天,香港天文台曾預告又要「打風」,而且有機會是雙風球……就在人們忙着抗疫的時候,另一個「大麻煩」從來沒有停下它的腳步,而且是在加速度前行。大疫之年,人類其實是在面臨雙重打擊,而隱蔽的這一個,同樣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