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齡齡

告別醉翁亭,我在滁州坐上拼車(合併多人的付款順風車),離開安徽省,直奔50公里外,江蘇省省會南京市。南京在中國東部,長江下游,長江穿城而過,把南京分成南北兩部分。

南京六朝古都,一段「偶遇」隆重登場;「偶遇」為我的南京遊歷點綴浪漫詩意,更帶領我體驗南京一處瀰漫歷史韻味的浦口火車站。

「偶遇」的發生是偶然的:南京美食「鹽水鴨」讓我垂涎欲滴,「鹽水鴨伴白米飯!」鹽水鴨店沒有米飯,我逐家店舖找;旁邊有一青年男子,黑壯結實,手拿一口袋鹽水鴨,也在尋找白米飯。找到米飯了,我們坐下淺酌慢聊,歷史地理,風土民情,歡聲笑語,在餐桌上痛快地「縱橫交錯」;他也獨自來南京旅遊,老家是廣東省肇慶,天啊,我們是同鄉!

晚飯後,我們並肩漫步南京夫子廟,暢遊滿掛紅燈籠的秦淮河畔,青年男子更體貼入微為我打點高鐵票。夜深了,路上遊人漸稀,我們的「偶遇」終要畫上句號。

「南京有何景點,會讓人回味一生呢?」臨別依依,腦海硬是冒出這問號,他是南京迷,當然要問他。「坐渡輪橫渡長江,瀏覽北岸的浦口火車站舊址。」

「浦口火車站建成於1914年,它是天津到南京,津浦鐵路南京的終點站。當年此處屬英國勢力範圍,因此車站建築及路軌規定由英國人設計建造。民國時期,津浦鐵路貫穿中國南北交通,地位舉足輕重。」

第二天清早,我到中山碼頭,從長江南岸坐渡輪到北岸,看望浦口火車站。

紅磚建造,上嵌大圓鐘,民國風格「山」字形的建築矗立眼前,上有金漆大字「中山碼頭」。1928年,中山碼頭建成,至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這40年間,它肩負連接長江南北的重任。

2元船票登船,船上乘客幾乎是「慢活」南京人,扶老攜幼,情侶結伴,閒適寫意。

20分鐘後,渡輪到達長江北岸浦口碼頭。踏出碼頭,「浦口火車站舊址」石碑映入眼簾,心裏禁不住一陣顫動——我們中學語文教科書範文《背影》,作者朱自清父親就在這車站為他買橘子啊!

車站是一幢英式老建築:鐵皮鑄造的紅屋頂,米黃色外牆,樓高3層,這是百年來連接河北、江蘇等11省的交通樞紐——浦口火車站。車站古雅別致,它的拱形雨廊,優雅地連接車站和碼頭,免乘客遭受日曬雨淋。車站的站台分左右兩站道,中間建有單柱傘形長廊,寬敞舒適,這就是昔日上下列車的月台。

2004年全面停運的百年車站,至今完整保存候車室、售票處、檢票口、月台路軌……信步穿梭其中,朱自清爸爸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為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恍如在眼前——「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父慈子孝,父子依依惜別的背影,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沉浸中國語文課的共同回憶,讓我胸臆滿載感動,久久不能平息……

火車站外,路旁排列高聳梧桐樹,疏落有致;街道狹小,百年歷史的房子,矮小、破舊,上有「行李寄存處」、「招待所」、「食堂」等標誌,印證當年繁忙熱鬧的車站景象;平房外圍坐三五成群,白髮蒼蒼的老人家,閒談、抽煙、打撲克——一個恍如隔世的小天地。

我在浦口火車站的民國世界中悠閒漫步,擁抱着國家歷史中某一個百年片段,見證家喻戶曉,朱自清父親的「背影」——我慶幸能在此民國風情地,欣賞傳統文化的溫馨雋永,細味歷史長河的點點滴滴;我享受着與數千年中華文化相濡以沫,相依相伴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