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終於花了幾天時間,一口氣看完被內地網民稱為「神劇」的《覺醒年代》。果真不同凡響,這部紀實性電視劇呈現的不僅僅是符合歷史脈絡的宏大畫卷,還有那個時代的生活風尚和人情世故,有激情蕩漾的革命理想,有君子文化的內蘊價值,還有民初百姓的民生影像,既情節緊扣,也充滿生活氣息。

電視劇的時代背景放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1915至1921年間,這是一段中國歷史上既政治上雜亂無章又在思想上百家爭鳴的時期,尤其是由蔡元培執掌的北大校園,這裏是新文化、新思想的搖籃,也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這也是一段重大事件最多的時期,包括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張勳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孕育和成立等。

電視劇當然不是歷史教科書,卻是由一系列歷史事件引發,並由一系列歷史名人帶動,所以,看這部電視劇就不僅僅是享受「煲劇」的樂趣,還可以當作重溫歷史的輔助媒介──從另外一種形式了解歷史進程及其重要人物事跡。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已離開校門多年、終日營營役役而尚有點血性的中年人,還想借助歷史人物的激情找回那麼一點點青春的衝動。我就是帶着這樣的想法,認真追看,個別單元還重複看。

本劇正是由人出發,首集開頭就是袁世凱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引起民憤,一群義憤填膺的中國留日學生聚集在早稻田大學商議對策。主要人物也陸續出場,包括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易白沙、高一涵、鄒永成、郭心剛(原型為郭欽光)等,當然,還有袁世凱。

雖然這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無論在正宗的教科書,還是便利的維基百科都有介紹,但經過電視劇這種媒介立體化地呈現和演繹,一個個歷史場景即現眼前,歷史名人的性格形象活靈活現。他們雖然逝去,但其思想和精神產生的影響卻可流傳後世,尤其是當時那種大家各抒己見、君子和而不同的場面。

令我驚喜的是,在本劇中,中共兩位始創者陳獨秀和李大釗的形象得到較真實的還原,尤其是一度被批為「右傾機會主義者」的陳獨秀。作為新文化運動旗手,其創辦的《新青年》雜誌對當時的思想啟蒙起重要作用。無論是他其間及後來犯了些什麼錯誤,只要不觸及底線和人格問題,都應得到尊重和肯定。 (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