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邵昕)立法會昨日三讀通過《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特區政府將設至少18個月準備期,之後視乎社會經濟情況,擬定正式實施日期。生效後,全港市民必須購買指定垃圾袋包裹垃圾,政府垃圾車只處理指定垃圾袋的廢物,以一個三人家庭、每天棄置10公升至15公升垃圾為例,每月需付33元或51元,綜援戶將獲津貼。然而,執法是垃圾徵費最大難題,有曾參與垃圾徵費試點計劃的屋苑相信,個別住戶拒絕購買指定垃圾袋,屆時管理處必須掏腰包買指定垃圾袋包裹亂棄的垃圾,而有關成本更會轉嫁其他業主,令管理費上調5%至6%。

●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在立法會交代垃圾徵費詳情。

原本無法在今屆完成審議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例,因立法會延任而得以繼續立法程序。立法會昨日以37票支持、1票反對的大比數通過修訂有關條例。雖然多名議員支持計劃,但憂慮執法問題。民建聯環境事務發言人葛珮帆表示,現時各區都有很多衞生黑點,無論街邊、「三無大廈」的天台梯間,以至鄉郊,都有非法棄置廢物情況,假如廢物徵費導致大量家居廢物非法棄置,將會令衞生及鼠患問題更趨嚴重,對市民造成滋擾。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鄭泳舜亦指,「三無大廈」、法團停運的舊區大廈天井等公用地方環境衞生欠佳,促請特區政府盡早推出計劃協助這些大廈清理垃圾,並交代適應期內如何派發免費垃圾袋予住戶。

● 有曾參與垃圾徵費試點計劃的屋苑相信,個別住戶拒絕購買指定垃圾袋,屆時管理處必須掏腰包買指定垃圾袋包裹亂棄的垃圾,而有關成本更會轉嫁其他業主,令管理費上調5%至6%。圖為屋苑清潔工處埋垃圾。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 不少屋苑存在大型傢俬、裝修廢料隨意棄置的問題。圖為將軍澳一屋苑。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試行時長者難改生活習慣

九龍灣淘大花園分別在2014年和2017年進行過垃圾收費試驗計劃。淘大花園前業主委員會主席葉興國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第一次試驗時約六成住戶自願參與,其中三分之二參與者選擇使用專用垃圾袋,安排與政府的垃圾徵費計劃相若,當時整體垃圾量減少一成;第二次試驗時,屋苑家居廢物減少約20%,回收物則增加約38%,減廢成效顯著。

不過,葉興國承認,實施過程中出現不少困難,「試驗初期住戶不習慣將回收物分開處理,部分市民則對為何要使用專用垃圾袋並不理解,尤其是長者,要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實非易事,食完外賣連袋直接丟去垃圾桶好順手。」

● 市民不習慣將回收物分開處理,垃圾徵費後可能加重前線清潔工工作負擔。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增前線清潔工作量

他根據淘大過往的經驗估計,垃圾徵費正式實施初期,也會遇到相似難題,預料約有10%至20%住戶在棄置垃圾時,會使用非專用垃圾袋。物業管理公司或需買專用垃圾袋包裹這些垃圾,再交垃圾車處理,勢必增加前線清潔工人的工作量和物業管理成本,以每個專用垃圾袋一元成本計算,一個5,000伙的屋苑,每日處理垃圾的額外成本近千元,管理費或因此上升。

特區政府推行垃圾徵費時,將提供至少18個月的準備期及適應用,葉興國建議政府在準備期內做好教育工作,並在正式實施後給予較長的適應期。

不少人擔心若實行垃圾徵費,有市民為節約垃圾袋胡亂棄置垃圾,葉興國對此並不擔心,「冒着罰款1,500元的風險節省一元的垃圾袋費用,估計不會太多人,但政府也應該加派人手做好監督。」

物管業:須聘人手防「偷雞」

香港物業服務聯盟主席、利興控股有限公司的創辦人甄韋喬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為配合垃圾收費條例,物業管理工作量會大增,比如收垃圾時要打開每個大型垃圾袋檢查有沒有住戶「偷雞」使用普通垃圾袋,料要額外增聘兩成人手處理,或令整體管理費上升5%至6%。

甄韋喬直言,政府至今仍未清晰指引如何處理「偷雞」情況,據他了解,局方有意將住戶未有守法的責任轉推到管理或清潔公司身上:「叫我哋自己買指定垃圾袋幫佢哋換。」他和業界初步想出的「對策」是物管公司或清潔公司購買指定垃圾袋,再在管理費中反映:「不過咁做就係一個住戶違規,所有業主攤分,擔心到時又會有拗撬。」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