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思上月在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全球首映式上致辭。 中新社
●《柴米油鹽之上》上月13日在北京舉行全球首映式。
●柯文思指出,中國脫貧成就遠遠超出西方人的想像。
●柯文思(前排右三)熱衷向西方觀眾呈現真實的中國。 中新社

《柴米油鹽之上》告訴西方人中國如何走進「小康」

綜合中新社報道 由英國知名紀錄片導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執導的系列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全球首映式上月已在北京舉行。該紀錄片講述的是有關「小康」的4個故事,小康社會不光只是消除貧困,更是讓身在其中的每個中國人都能充分發揮潛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展示與西方觀眾共情的中國故事。近日柯文思接受中新社訪問時特別指出:「西方國家的扶貧項目並未解決過中國這種規模的問題。」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帶領14億人擺脫貧困走進全面小康社會的中國,卻屢屢遭遇西方世界的不實指摘,柯文思覺得是「中國不擅長自衛」。

曾4次獲得奧斯卡提名,拿到過2座奧斯卡小金人的英國知名導演柯文思,把鏡頭對準出身於中國底層社會的平凡人物,向西方觀眾解釋真實的中國,也道出中國不被西方理解甚至被誤解的原因所在。《柴米油鹽之上》由國務院新聞辦監製、中國報道社解讀中國工作室聯合騰訊視頻共同出品,講述與西方觀眾共情的中國故事。紀錄片通過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4個主人公的真實故事,講述小康社會建設,如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中有捨小家顧大家的村支書和易地搬遷的村民,有出身貧寒的離異大貨車女司機,有從農村走向城市的雜技名角,也有功成名就、反哺家鄉的民營企業家。

「中國不擅長自衛」

記者:你是否擔心拍攝這些中國故事,會被西方社會認為是在為中國「做宣傳」。西方社會是否有貧困存在,他們是如何消除貧困的?

柯文思:我並非意圖製作一部關於中國人有多好的電影。我們不是在做宣傳,而是試圖告訴大家中國已經走了多遠,以及中國如何在如此短時間內為這麼多人創造了機會。我認為這是值得關注和欽佩的,西方人應該理解這裏發生的事。

有時西方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攻擊中國,在我看來那些理由都是不成立的。我必須說,中國不擅長自衛。軟實力不是指政治上的軟實力,而是指讓普通人相信中國不是一個邪惡的帝國,中國當然不是。

這些影片的目的就是為了展示中國和中國人的人性化面孔,也展現了貧困地區確實是貧困得可怕。中國政府正在做一些積極的事,並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每個西方國家都有扶貧項目,但效果不是很好。他們沒有解決過中國這種規模龐大的問題。在西歐和美國,貧困雖然存在,但並沒有達到中國的程度。

生活在雲南的人們就像生活在18世紀的西歐,雖然拍下來很美,但親身經歷後會覺得非常糟糕。我不喜歡看到人們遭受那些痛苦,中國政府也不希望看到,實際上他們已經做了一些非常有效的事來改變。這不僅僅是為了給人們更好的生活環境,不是把錢放在口袋裏或把食物放在桌子上那麼簡單,是更大的改變──給他們良好的教育和機會。

有兩三百萬人躋身中等收入群體,過上更好的生活,實現夢想。所以最後我們(將影片)取名為《A Long Cherished Dream》(意為:一個長久的珍貴的夢想)。你可能想成為一名探險家、老師、奧運冠軍或任何其他職業,但如果生活在那種貧困中,你唯一想的就是如何填飽肚子,讓你的孩子活下去。「小康」倡議所做的事比這要深刻得多,它讓人們能夠有夢想去實現,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過他們想過的生活。 

贏得信任就得到真相

記者:你為什麼一開始就想拍攝這樣一部影片?

柯文思:《柴米油鹽之上》是我一直想拍攝的影片,讓我着迷的是對一個人敞開心扉,深入了解他們的真實面目。我對表面的、即時的東西不感興趣,因為那從來都不是真正的他們。拍攝就像醫生診斷疾病一樣,如果你足夠誠實,他們會信任你,甚至告訴你他們不會告訴家人、朋友的事情。

我有時成功,有時失敗。這在中國比較困難。我不會說普通話,這是一個很大的劣勢。但我有一個很棒的團隊,理解我們做事的理念以及應該如何做。我們最終選擇這個系列,必須研究上百個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最終找到這4個故事。我是英國人,所以讓他們看到我對他們的尊重非常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西方人的身份是一種有趣的優勢,因為我可以問一些沒有中國人會問的問題,也可以問非常深入的問題。我希望人們相信我,因為我會尊重他們。在電影中,它會以真實和尊重的方式呈現。

所以在這4個故事中,觀眾可以看到人們談論生活中非常私密的經歷,這是他們平時很少談論和分享的事情,但他們會和我分享,因為他們信任我。這是我們必須做的,如果我們能建立信任,就可以拍一部好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