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內地致力生態環保建設,不斷湧現新創意、新樣本。近日,廣州國際生物島(下稱「生物島」)再生水廠上部景觀提升工程及廣州黃埔區水系展館相繼完工,近期將對外開放。生物島再生水廠變身以「水再生」為主題的共享科普花園——「水滴公園」,成為生物島6.6公里環湖碧道的一個新節點。

寫意水墨畫:直觀感受水之「美」
水滴公園位於在生物島的西南端,細密碎石鋪成的步徑,環繞着綠絲絨般的草坪,腳邊小噴泉水不時噴出夏日難得的清涼。園內三個圓盤形階梯水池,水流潺潺,清澈見底,池中連天碧葉,映日荷花,周圍的綠樹紅花,灰瓦白牆倒映水面,猶如一幅寫意水墨畫。
「希望能通過這個公園給大家帶來一種全新的水生態水循環的直觀體驗。」該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建成的「水滴花園」佔地面積12659平方米,整體保持了原有地形,通過強化水滴形態,增強視覺及遊覽體驗,對開放的公園活動區域和生產管理區域重新進行合理布局,共享活動區共有水滴草坪、水波律動、水森迷霧、水廊流雲、水映繁華、水生萬物、水澤花田七個風貌分區,分別結合水文化、水科學、水生態的內容進行了藝術小品及鋪裝細節定製。
全島綠化用水均來自再生水廠
「全島的綠化用水都來自於公園地下的再生水廠。」據生物島再生水廠相關負責人介紹,水滴公園下面其實是2010年建成的國內首個全地埋式再生水廠,佔地約1萬平方米,所有污水處理設備和構築物都在地下,採用超濾膜為核心的深度處理工藝,將島上的污水收集處理達到回用水標準後,用於全島的景觀補水、綠化、道路清洗等,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2021年3月,黃埔區啟動了生物島再生水廠「水滴花園」的建設,將原先封閉的再生水廠上部空間進行改造提升,打造開放共享的綠色活動空間和水環境治理科普教育基地。同時,利用再生水廠綜合樓原有大廳,改造成黃埔區水系展覽館。各項目經過4個多月的施工建設,目前已基本完工,近期將對外開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