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港交所上半年業績亮麗,多項重要數據都創半年度的歷史新高,反映自香港實施香港國安法一年多來,金融市場穩定發展,港股的吸引力維持,打破外國唱淡香港市場的「怨咒」。港交所昨公布,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升26%至66.1億元,創半年度新高;期內收入及其他收益按年升24%至逾109億元,較2020年下半年的最高紀錄再升5%。主因大市交投活躍使交易及結算費增加,以及更多的企業選擇來港上市,增加了港交所的收入。港股上半年的日均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大增60%;IPO金額逾2,11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28倍,居全球第三位。港交所的亮麗業績,佐證國安法下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穩固。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昨表示,港交所今年錄得歷來最佳的半年度表現,在新股市場暢旺、市場交投活躍及滬深港通的強勁增長帶動下,期內收入及溢利齊創出新高。港交所主席史美倫也指出,上半年市況相當波動,反映市場憂慮疫情復甦進度、環球地緣政局持續緊張,以及全球通脹水平趨升,但即使市場持續波動,港股上半年的日均成交額按年也大增逾六成至1,882億元,IPO市場表現也保持強勁,反映本港繼續吸引着大批公司來港上市。
定新「三年戰略」 提升港競爭力
今年上半年共有45隻新股在主板上市,集資額超過2,117億元,位列全球第三,數額較去年同期急增1.28倍。滬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也創半年新高紀錄,按年升78%達13.2億元。滬股通及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額按年升54%至1,144億元人民幣,反映國際投資者仍喜歡利用香港這個平台投資內地金融市場。同時,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額也按年升132%至481億元,顯示「北水」對港股同樣有巨大興趣。特別是「債券通」,日均成交額按年也有34%的增幅,達到266億元人民幣,表現令人驚喜。
史美倫續說,未來數月董事會將與管理團隊,一同制定並完善集團新的「三年戰略」,戰略將繼續推動旗下市場可持續發展及不斷創新,進一步提升作為全球金融樞紐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她又指,港交所在2018年進行的上市制度改革非常成功,目前港股已成為國際領先的新經濟及生物科技公司融資中心,現正繼續研究及探討多項重要舉措,以求進一步鞏固香港上市制度的競爭力, 並同時保障投資者權益。
目前有200公司提交上市申請
對於美國當局收緊對中資公司赴美上市的審批,企業或更多地選擇赴港上市,歐冠昇透露,企業就來港上市的查詢,近日的確有所增加,目前約有200家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請,上市委員會將檢討審批流程,致力為優質合資格企業,提供良好上市平台。他又提到,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市場,相信未來除內企外,香港會吸引更多東南亞地區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掛牌。

問及最近國家的《反外國制裁法》或將納入基本法附件三,會否對港交所業務帶來影響時,歐冠昇表示難以對將來的事情作出揣測,但提到過去兩年,在香港經歷困難環境時期,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額仍然持續增加,反映香港市場有韌性,認為此韌性未來還會持續。至於內地加強互聯網行業的監管,他指出,內地的監管與其他國家並沒有很大的分別,各地政府其實也在尋找監管新經濟行業的最佳辦法。市場即使有波動,但未見港股交投受很大影響,足見本港的資本和資訊自由流通,依然是市場的最佳運作方式。
「立足中國」仍是港交所核心優勢
展望未來,歐冠昇相信「立足中國」仍會是港交所的核心優勢,預計中國包括股市、債市等的資本市場,未來10年可增長至100萬億美元,對上海、深圳、香港的金融業發展有龐大機會。而中國GDP在10年後可望達到30萬億美元,以資本市場約為GDP的3倍計算,認為估算合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