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加南報道:虛擬貨幣是現今世代最熱門,亦是最富爭議的投資標的之一,比特幣在早前tesla執行長馬斯克的支持下,一度升破40000美元單價,而另一大熱——狗狗幣,今年來累升近150倍。不過,美國 FBI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就發出了嚴重警告,並告訴個人不要參與其中。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亦宣布,禁止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Binance(幣安)在英國從事任何受監管活動。中國內地則禁止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進行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

近年來在香港出現不少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提供相關服務。日前記者發現,有平台更推出「虛擬貨幣質押服務」,即投資者將持有的虛擬貨幣抵押給交易平台,而交易平台則提供利息予投資者,如同放貸。交易平台聲稱提供的利息遠高於一般投資產品的利潤,達5-10%,有平台甚至提供給新用戶20%的利息,且聲稱「保證能償付」。

財經專家:投資風險不小

uSMART盈立證券研究部總監陳偉聰表示,這類投資風險不小。平台之所以能派發高息,一般因為其投資或借貸的盈利收入,但很多這類交易平台本身規模不是特別大,亦未必有類似銀行的存款保障計劃。若其虛擬貨幣幣值大跌,平台借出的錢可能難以收回,而作為抵押品的虛擬貨幣亦變得不值錢,那這些平台就未必能收回足夠資金償付高息。

律師意見:若出問題難追責

若萬一平台出問題,投資者在追討方面會面臨什麼問題?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大律師馬恩國認為,其追討難度較高,因不少平台於外地註冊,投資者要追討的話一般有兩個方法,一是在香港法庭提告,由香港法庭將傳票交予平台註冊地的法院,但這就需要釐清究竟香港法院是否對異地註冊的公司有審判權。而第二種方法,則是原告前往平台的註冊地,於當地提告,但這樣的話時間、金錢等各種未知數較多,對原告人造成的負擔較大。

港府:無牌推廣虛擬資產活動屬違法

就有關問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回覆記者查詢時表示,虛擬資產並非法定貨幣,在香港一般不獲接納為付款方式,而證監會2019年推出自願發牌制度,適用於經營證券型虛擬資產活動的交易平台,持牌者須受證監會規管,且只可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而同時適用於非證券型虛擬資產活動的強制發牌制度,預計將於下個立法年度提交修訂條例草案予立法會審議。強制發牌制度下,持牌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同樣只可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

發言人表示,除了持牌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外,本地或境外的任何人士均不可向香港公眾積極推廣受規管的本地虛擬資產活動或境外的類似活動。而任何人士如有意在香港經營金錢服務,必須向香港海關關長申領牌照及受其規管。在沒有牌照的情況下經營金錢服務,即屬違法。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