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出來的時候,我起身振臂高呼,和運動員擊掌、擁抱、慶祝,感覺自己都有點失態了!」正在日本東京帶隊參賽的香港劍擊隊總教練鄭兆康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談及26日晚在男子個人花劍決賽現場看到張家朗拿金牌時自己的心情,難掩喜悅,「比賽結束後我站在觀眾席拼命喊,很開心,很難用言語形容心情。」

作為香港劍擊隊總教練,鄭兆康可謂見證張家朗成長。2016年里約奧運,鄭兆康帶領香港劍擊隊參賽,張家朗及江旻憓分別在男子花劍及女子重劍躋身16強,刷新劍擊隊奧運史上佳績。當時鄭兆康就曾表示,張家朗有望成為香港首位奧運劍擊獎牌得主,劍指2020東京奧運會。果不其然,雖然東奧因疫情延期一年,但5年後鄭兆康這一「預言」成功應驗,「我一直看好張家朗,他是很出色的運動員,天生就是擊劍的,所以我對他一直有期望,拿到獎牌實至名歸,他有這樣的實力。」

【十年磨一劍 少年劍神封王】

「天才」也需要周圍人的幫助,鄭兆康認為,張家朗的成功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勝利,更是一個團隊的成功,包括技術教練、體能教練、負責科學監管服務的工作人員等不同部門的同事合力,從不同方面幫助運動員,最終實現了「少年劍神」奧運「封王」。「張家朗10年前加入體育學院,經過10年的訓練、培養、打造,才有了今天的張家朗。」拿到金牌,是持之以恆,不是一朝一夕。

在培養過張家朗的教練中,除了法國籍教練Gregory,還有來自內地的汪昌永,他們把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擊劍精神、技法及經驗都教給了港隊運動員,幫助他們勇攀高峰。鄭兆康說,多元的培訓體系有優勢,來自不同背景的教練各有自己某方面的特長,可以互補,讓運動員更快成長。

除了師資力量、技術力量,資金、資源支持也非常重要。鄭兆康坦言,這一部分港府給予了極大幫助,「香港體育學院是政府資助,運動員開支、比賽經費等各方面都是政府投入,給了很多資源發展體育運動。」接下來,他也希望政府能加大體育方面的資助,令運動員能在培訓計劃等方面多些選擇。

【回歸後第一金 很有意義】

「這次奧運,拿到香港回歸以來第一金,我覺得很高興,很開心,很有意義。」鄭兆康算了算,香港上一次獲得金牌是回歸前,1996年,距離現在已經25年。「香港真的需要有這樣的激勵人的事,能夠令整個社會更加和諧,更加進步。」

無數追夢的運動員,都是為了奧運舞台。張家朗在24歲少年成名,拿到金牌,「不止是對於他作為運動員這麼簡單,對於他的人生,都有深遠影響。」鄭兆康說到這有些激動,「張家朗在落後的情況下反敗為勝,這種永不放棄,堅持到底,不單單在賽場,在他以後的人生、工作都有很大意義和幫助。」

【滿意劍擊隊表現 冀港隊各項目「多拿獎牌」】

談及對香港劍擊隊在本屆奧運會上的表現是否滿意,鄭兆康說,隊員們的表現都很不錯,能拿到獎牌感到很滿意。但是會檢討不足,爭取之後做得更好。

「加油香港隊,加油,多拿點獎牌回去,為港為國爭光!」提及說幾句為香港代表隊加油打氣的話,鄭兆康毫不猶豫、語帶堅定,「希望每個運動員在不同項目發揮最高水平,加油!加油!加油!」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記者劉舒婷報道)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