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黃思鴻)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早前講話時提到香港住屋問題,「特別是現在大家揪心的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夏寶龍一席話,再次引起各界對劏房、籠屋問題的關注,新家園協會社區發展總監梁秉堅表示,特區政府應要重新主導過渡性房屋方面的支援服務,不能單靠非政府機構的薄弱力量。

劏房盛行原因多元 市場需求因素不容忽視

梁秉堅指出,根據新家園協會會員數據顯示,有接近1萬3千會員在深水埗一帶租劏房生活。以新家園協會服務對象為例,當中以團聚新移民家庭為主,他們多數會選擇租住唐樓劏房,即使要走七層樓梯也不在乎,全因租金較低,空間較大可以讓小朋友有更多的生活空間;另外有些家庭可能因為收入剛好超過申請公屋的門檻,但又不能支撐家庭購買私人樓宇,所以會繼續選擇居住在劏房;單親家庭或是單身人士的比例亦是不低,例如多數單親媽媽會帶著小朋友生活,俗稱「煲仔飯」的情況,她們有些因未滿七年,不能得到政府的津貼援助,只能依靠散工賺取微薄收入維持生計,只能將就劏房。

新家園協會社區發展總監梁秉堅。(受訪者提供圖片)

香港的劏房如此盛行的原因是多元的,還包括了方便上下班通勤的上班族,雙非孩童在港求學的家庭,單身男士等的市場需求,這是衍生劏房的主要原因之一。

劏房是市場衍生出來的產物,不是人為刻意為之的行為,正是因為早年的香港政府停止建造提供更多公營房屋,土地開發建造樓宇的工作比較緩慢,直接導致香港房價急升,市民越來越難買到居所,租金亦急升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去租租金便宜的小空間劏房,劏房應運而生。

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才能真正告別劏房

梁秉堅坦言,其實現在的地產發展商所推出的樓盤越來越多是納米樓,最小實用面積只有150呎,這和劏房的空間大小差不多,但區別就在於居住環境變好了。所以,他認為劏房除了用間隔面積來劃分,亦要考慮用環境惡劣程度因素。

梁強調比起加強監管、訂立罰則,提供更多房屋供應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政府要下定決心「拆墻鬆綁」增加土地供應,優先建造過渡性房屋,提供給基層家庭,幫助他們渡過輪候公屋單的艱難等待。

梁又建議政府應該主導過渡性房屋支援服務,不能只靠NGO團體在社區的力量,為了令過渡性房屋計劃進展順利,政府應該大刀闊斧的改革過渡性房屋服務系統,為更多合資格市民提供住屋支援,多管齊下才能真正告別劏房。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