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戚紅麗 鄭州報道)河南水災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而在這次災情之中,我們除了能夠感受到各地人民的愛心,應急救援中那些科技感十足的救援設備,也讓我們眼前一亮。

「龍吸水」救援裝備。(資料圖)

全國僅2架的「翼龍-2H」,千裏奔襲,為災區通信保駕護航。7月21日,河南鄭州鞏義市米河鎮通信中斷,為了能給災區的人民群眾打一個平安的電話,也為了當地政府能迅速上報災情情況。「翼龍-2H」實現從貴州安順起飛最後抵達河南鞏義的跨區域長途飛行。兩地相距約1300公里,歷時4.5個小時,最後在鞏義市米河鎮上空停留近5個小時。

這架無人機,利用翼龍空中應急通信平台搭載的移動公共基站,可以實現約50平方公里範圍內長時間穩定的連續移動信號覆蓋,15000平方公里的音頻視頻通信網絡覆蓋。這架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系統是由中航在翼龍-2無人機系統基礎上,針對災害探查、應急通信保障、應急投送等任務所研製。系統具有航程遠、留空時間長、承載能力大、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可在「斷路、斷電、斷網」等極端條件下,完成多譜段災害現場探查,是我國應急救災保障的新力量。

全國僅30台的「龍吸水」,22台來到鄭州。在此次鄭州被淹沒隧道的抽水工作中,「龍吸水」正式亮相。對於3000大流量的「龍吸水」,全國確實只有30輛,而針對此次河南鄭州的險情,國家就動用了22台。據了解,「龍吸水」作為一款新型排水搶險車,具有靈活,方便,可移動性強等特點。它每小時最大的排水量可達3000立方米。    

國內最為先進的水上救援裝備之一——應急動力舟橋也來到河南。7月22日,在河南新鄉市衛輝市的救援現場,應急管理部派出的專業救援人員攜帶動力舟橋、全地形兩棲救援車開展救援任務。被喻為「水上救援航母」的應急動力舟橋,經過專業人員的晝夜奮戰,兩座長約40米,寬約8米的生命之橋被連接成功,每台可以按照滿載450人,每小時10.8公里的速度前進,實現快速水上轉移被困群眾。

而此次新鄉救災,救援人員將3個河中舟、1個岸邊舟拚在一起,組成漕渡門橋,共搭設2台,每台展開後長40米,寬8米,車行道寬5米,總承載力可達到65噸!

海豚1號是一款遙控操作的小型水面救生機械人,廣泛應用於各種落水救援!具有「輕巧,便捷,成本低」、「可以充分保障救援者的自身安全」、「設有夜間警示燈,容易讓受困者發現」、「避免二次傷害」、「適用於極端惡劣天氣」、「遙控簡單精準」、「救援速度快」等特點。

在此次的河南抗險救災中,中國航天科技迅速啟動應急機制,高分三號,高分六號衛星完成了兩次的災情監測,風雲二號、三號、四號等第一時間提供氣象服務!

「高分一號」和「高分二號」兩顆衛星自從發射升空以來,我國對地遙感觀測能力,氣象監測預報能力顯著提升!風雲衛星運行以來,已經對西太平洋生成的497個颱風進行嚴密監測,登陸或影響我國的211個颱風無一漏網,衛星資料在數值天氣預報資料占比達到近70%,對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發揮了關鍵作用。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