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在世衞組織第一階段病毒溯源中,聯合專家組認為,新冠病毒通過冷鏈傳入「是可能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王辰院士昨日表示,冷鏈在傳染病傳播中的作用,是一個新現象,值得充分重視。從北京新發地的疫情和青島疫情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密切關聯,也就是發病人接觸過冷鏈,在冷鏈之外沒有發現其他可能的病毒來源。

冷鏈環境加大病源傳播複雜性

王辰表示,在青島疫情中,在冷鏈物品表面不但檢出病毒核酸,而且分離和培養出了病毒,這證實了冷鏈物品表面是有活的病毒存在。這兩點結合起來,證據鏈逐漸完整。同時,在科學問題的探索上有旁證,在「冷」的情況下和相對乾燥的環境下,病毒存活時間、保持感染性時間較長。在冬天,病毒甚至可以有21天的存活期。因此,在某個地方如果有病毒,病毒沾染到冷鏈物品上,在低溫環境下,從一個地方輸送到另一個地方時就可造成跨地區的傳播。因此,冷鏈傳播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發現的新的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且傳播證據鏈相對比較完整。

王辰說,在進一步的病毒溯源過程中,中方專家特別建議應當將冷鏈作為重點的溯源線索。目前國際貿易背景下,全球各地人員和物品往來的情況下,冷鏈環境下人—物的傳播,加大了病原傳播的複雜性,特別值得進行調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