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在21日舉行的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到政府將推動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在這方面,大灣區珠三角城市亦在推出相關創新舉措。
記者從22日舉行的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圖書館之城」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區創新推動「文化+教育」、「文化+交通」的跨系統合作,今年8月份之前,建成115個智慧交通閱讀驛站,市民在交通站點通過觸屏和手機終端即可實現閱讀。全區圖書館將為各類學校配備業務系統,全面實現中小學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

公交車站即可掃碼閱覽書籍
記者了解到,廣州黃埔區首創「政府資源補給+企業自主運營+社會力量參與」的圖書館建設運作模式,目前已建成各類圖書館、閱讀新空間500多處,實現每7000人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
黃埔區文化廣電旅遊局負責人表示,黃埔區率先提出「大文化、大融合」理念,推進「圖書館之城」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多元文化交流創新示範區,提供黃埔範例。
過去,由於學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相對割裂,中小學存在閱讀資源相對孤立的情況。為此,廣州黃埔區建立公共圖書館與學校的閱讀聯盟,以統一業務管理平台,統籌規範文獻資源編目加工、更新調配,實現校際、館際通借通還,學生不出校,即可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黃埔已為廣州市第二中學等10個示範校圖書館統一配備自助借還機、RFID防盜儀等設備,採用極速掌靜脈技術,學生刷手即可實現圖書館借閱。」黃埔區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陳文聰說。
在「文化+交通」方面,廣州黃埔開發出城市智慧交通閱讀驛站公共文化數字閱讀終端,並將5G技術應用到閱讀驛站,市民通過觸摸屏和手機終端,就可在115個驛站實現快速、便利閱讀。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