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失業率雖然在疫情紓緩下稍有改善,但有調查發現,基層市民停工或開工不足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特區政府短期內需要進一步提升對失業和就業不足的支援措施,幫助基層市民渡過難關;長遠則應加快本港產業升級轉型,協助港人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擴闊發展空間、增加就業機會。

香港失業率由年初起出現三連降,由1月至3月的6.8%下降到3月至5月的6%,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預告,即將公布的最新失業率數字料進一步改善,回落至一年多前的水平;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更表示「失業率高峰已過」。但工聯會一項調查發現,六成受訪市民仍然失業或開工不足,而失業或停工的受訪者中,26%需要向親友借錢度日。這項調查結果與社區組織協會5月發布的調查基本吻合,當時的調查顯示,每月開工不足144小時的受訪者逾五成,若加上被迫放無薪假的群體,高達九成受訪者的收入仍受到影響。

失業率反映的只是完全失去工作市民的狀況,但由於受疫情影響,本港以服務業為主的行業經營、就業已發生明顯改變,不少人要放無薪假,更衍生出散工、網約工等容易造成「假自僱」的情況;受疫情打擊最大的飲食、零售、旅遊、酒店等行業,員工不少已轉為其他行業,失業率難以充分反映。可以肯定,目前本港失業率即使有所好轉,但距離修例風波前3%左右的失業率、等同全民就業的好景還有很大距離。

疫情暫時難見完全受控,本港經濟、失業率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大幅改善,基層打工仔無可避免要捱苦日子。政府應該急民所急,對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僱員提供必要的支援措施,例如放寬申請失業貸款的資格,容許停工或放無薪假者可以申請。同時,政府需正視本港新產業開拓遲緩、人力資源錯配嚴重等問題,消除制約本港產業升級和人才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另外,應加快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融合發展,一方面發揮本港科研優勢,加大對本港科創產業支援,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職位;另一方面善用內地完整的產業鏈優勢,推動本港專業服務業北上發展,並加強基層員工的再培訓,提升技能,適應新產業時代的就業需要。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