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實習記者 葉心弦)教育局昨日公布,邀請團體就位於天水圍濕地公園的一幅全新土地,成立一所提供內地課程的非牟利私立學校表達意向,予因工作或投資來港居住人士子女修讀。申請團體須符合指定條件,包括證明其相關辦學經驗,另須承諾提供12年班級,提供不少於900個學額,並主要取錄非本地學生。收集意向截止到9月30日。

圖:擬建校的地段(紅色區域)位於毗鄰天水圍香港濕地公園,佔地約8608平方米,附近亦將有住宅新盤落成。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內地已成為本港外來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地,內地公司在港設立地區總部、辦事處等佔境外公司中最多。儘管與內地有緊密聯繫,但香港至今沒有開辦內地課程的中學或小學。這些從內地來的子女,如數年後回內地升學,現時難以融入內地教育系統。加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成趨勢,在港辦內地課程學額日趨殷切。

升學顧問:本地生亦想讀

參照現行國際學校發展的安排,邀請團體表達意向是第一步的工作。視乎團體的回應,教育局將會邀請已表達意向並且符合有關要求的團體提交詳細的辦學計劃書,並會透過校舍分配委員會的公開及公平競逐機制,分配該幅位於天水圍的土地。在意向表達階段,申請團體須證明其具有開辦內地中學及小學課程的經驗和能力。

升學顧問吳寶城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隨着越來越多香港學生去內地讀大學,有可能香港本地學生亦想讀在港內地課程,以方便日後報考內地大學。關於在港內地課程的形式,吳認為,開設一間新學校會好過在現有學校開設內地班。他解釋,如果學校同時開設兩種班,學校老師會應付不過來,且如果學校統一教授內地課程,聘請內地老師及教授,會更加專業且具有特色。

被問到內地課程學校是否會影響到內地學生融入香港社會,吳寶城表示確實會影響,「要看家長心態」,如果是明確短期留港,這些學校是不二之選;但如果要打算以後在港發展,最好跟回香港本地教育為好。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