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斯哲報道)為了挑選香港優秀創科團隊參加國家級創業大賽「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2021年「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香港分站賽」將於即日起至7月16日接受報名,並於8月18日舉行比賽。本屆比賽以「科技創新創業協調發展」為主題,以項目對接落地為導向,促進中小企業交流合作,服務産業創新升級,香港賽區勝出者將與中東歐、日韓、東盟及澳門分站賽勝出者一同參與總決賽。

「2019創客中國香港站」合照。(主辦方供圖)

此外,本屆比賽新增「智慧生活與出行」及「數碼娛樂與電子競技軟件」兩大熱門範疇,緊貼社會於新常態下創科發展的趨勢,以發掘更多元化的新經濟企業,並協助它們落戶大灣區,促進大灣區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整體產業發展。

萬御科技創辦人魏嘉俊。(主辦方供圖)

在上一屆比賽中,研發專利懸空影像系統的萬御科技,憑藉其出色的科技項目,在來自全球其他賽區的28支晉級隊伍中突圍而出,成功入圍「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的最後十強。創辦人魏嘉俊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訪問時表示,「大賽把我們的技術帶到大灣區市場,在數個內地高科技產業城市進行巡迴路演,亦獲得對接內地創科資本、開拓企業及投資者網絡的機會。」他強調,香港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財稅制度,在創新科技方面亦有良好的基礎,再與大灣區不同城市間的產業鏈和廣闊市場進行優勢互補,初創企業將會獲得很好的發展機會。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與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更將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充分反映了中央對香港創科的重視。

光原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趙騰(左)。(主辦方供圖)

2019 年香港分站賽冠軍、光原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趙騰表示,作為來自香港高校「spin-off」的創業團隊,「官產學研」的口號雖然已經提出十年有餘,但是由於香港本身產業結構的問題,高校科研向產業轉化的成功案例實屬罕見,直到在近幾年的在大灣區合作發展框架下,這一情況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為香港技術創業者,尤其是硬核(hard-core)的技術初創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趙騰指出,這些機遇包括了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投資機會,多方面的人才來源以及有傾向性的政策扶持,更重要是大灣區及內地現有的上下游產業,能有效的為創業公司早期研發工作降低成本,幫助企業盡快度過初創期,之後還可更好的利用香港國際化的一面,更有效率地拓展國際市場。

晶準醫學首席執行官黃園黃園(左)及副總裁鄒恆(右)。(主辦方供圖)

2019創客中國香港賽區季軍、晶準醫學首席執行官黃園則指出,大灣區創科行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各界高度重視,一方面由業界帶入科技需求,由學術界和研發界注入知識與科技,加上政府推行優惠政策,投放龐大的資源和資金推動科研,跨界別的合作大大提升科研成果投入市場的機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並有效帶動產業經濟發展。未來,大灣區創科企業「官產學研」將發展得更急速, 大灣區將成為世界頂尖創科孵化中心之一,向國際展現來自大灣區的嶄新科技。

Novus Life Science創辦人黃棨麟。(網絡圖片)

對於香港的初創企業如何迅速打入內地市場,2018年「創客中國」冠軍、Novus Life Science創辦人黃棨麟則表示,內地的市場千變萬化,香港公司如果要直接進到內地市場,有如隔山打牛,文化差異和理解會成為一定的障礙,必須以「沉浸式」的方法去理解內地的運作模式。「對於我們來說,第一步就是在內地成立分公司,落地園區,藉助園區的槓桿去理解內地的這個市場,在「官產學研」的多方面尋求合作,就如落地生根,真真正正成為一間有當地智慧的香港公司,這樣才可以槓桿兩地的優勢產生更強的協同。 」

談及參加比賽的經驗和對參賽者的寄語,4位受訪者一致表示,參賽者要對自己的項目擁有充分自信,在準備比賽和參加路演時,要在10分鐘內充分展示出團隊及產品的優勢所在,同時在參賽前仔細思考自己的缺陷及問題,並且提前分析出一套有效的改進或應對方案。不過,更重要的是,各參賽者應該放平心態,將比賽視為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學習機會,不要太注重比賽名次高低,多學習其他優秀項目和團隊的優勢,從而獲得更高的曝光率,並更好地吸引評委或者投資人的注意力。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