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暗湧,雖然昨日只錄得一宗輸入確診個案,連續30天無本地個案,但一名52歲男子上月前赴澳洲後確診,更驗出帶有Delta病毒,疑屬香港輸出個案,特區政府遂於昨晚圍封患者離港前居所大角咀道149號至157號中美樓。有專家直言,香港社區可能有隱形傳播鏈,故現階段不宜大幅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有專家則表示,香港的疫苗接種率偏低,如夾硬放寬防疫措施或會出大事。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新增一宗輸入確診個案(個案11946),初步確診個案少於5宗。該確診個案來自希臘,本周一(5日)乘坐QR818航班抵港,在機場接受病毒檢測呈陽性,帶有N501Y變種病毒;他今年1月14日及2月8日在丹麥接種過兩劑新冠疫苗,但未知疫苗種類。
香港雖已連續30天無本地個案,但存有暗湧,一名52歲男子赴澳洲後確診,並驗出帶有Delta病毒,疑屬本港輸出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昨日接獲澳洲衞生部門通報,該患者於上月26日晚上乘搭TR981航班離港經新加坡轉機,於當地逗留數小時後於翌日(6月27日)乘坐TR18航班前往墨爾本。
該名男子於上月24日出發前的檢測結果呈陰性,其後於上月29日的病毒檢測為陽性,沒有病徵。
圍封中美樓 住客須強檢
由於患者離港前居於大角咀中美樓,及在葵涌九龍貿易中心1座21樓工作。為審慎起見,特區政府昨晚7時圍封中美樓,居於該大廈的所有住客要接受封區檢測,並須於該確診個案公布當日起計的第三日、第七日、第十二日及第十九日進行強制檢測。衞生防護中心指出,病人的工作處所及其在潛伏期及傳染期到訪過的地點亦須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梁子超:未知港星澳何處染疫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比較香港、新加坡、澳洲三地疫情,患者在香港染疫的可能性較在新加坡、墨爾本機場中招的可能性為低,但也不能排除香港社區仍有隱形傳播鏈。
他說,要進一步了解個案的染疫源頭,須靠澳洲衞生部門提供個案的基因排序,並與本港近期個案、即27歲地勤男職員(個案11902)和油麻地紅茶館酒店清潔女工(個案11937)作比對,看看會否有關連。

電影院表演場所座位增至85%
特區政府昨晚公布,大部分防疫措施將延長多兩星期至7月21日。其中,食肆營業限制維持不變;電影院、表演場所、公眾溜冰場、體育處所及泳池的觀眾席則獲放寬,座位數目可增至85%,但同一行座椅中不可有連續超過6張座椅被佔用。
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表示,不少餐廳最近平日客流量已經增加,但部分餐廳入座率上限維持於50%,以及有每枱4人的要求,客源上升空間始終有限,希望市民踴躍接種疫苗,令政府日後較有空間放寬有接種疫苗要求的C類及D類食肆。
飲食業組織稻苗學會會長黃傑龍相信,政府想先處理通關安排,故暫時未放寬食肆的社交距離措施,但認為隨着疫情紓緩,業界生存空間已經擴闊,相信業界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雖然新加坡、英國及以色列等新冠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國家及地區已不再採取清零路線,更陸續取消防疫措施,但香港未有條件跟隨。要改變防疫政策,需要較高的接種率,例如英國已有八成的成年人接種首劑疫苗,而香港如夾硬改變防疫政策或會出大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