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史專家、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片)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史專家、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近日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對香港問題的立場十分明確,即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

劉蜀永說,中共和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方針政策有其歷史淵源。早在土地革命時期,中共主要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等就曾到過香港並開展革命工作,對香港的特殊作用已有所認識。毛澤東雖未曾親自踏上香港這片土地,卻是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最早決策者。他長期關注香港問題,重視香港,並為香港回歸作好了戰略和政治外交方面的準備。1949年10月,解放軍解放廣州後,面對只有4個旅的駐港英軍,卻在邊境羅湖以北40公里的樟木頭一線停下了腳步,毛澤東對此問題早有考慮。

劉蜀永指,1949年初,毛澤東明確表達過中共中央對香港問題的立場。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對香港採取「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特殊政策,這是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的審慎選擇。中共對香港問題維持現狀,政治上保持了香港的穩定,經濟上對香港經濟起飛提供了大力支持。著名的東江水供港、「三趟快車」便是中央大力支持香港發展的典型事例。中共對港的特殊政策是香港當年經濟起飛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也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劉蜀永強調,從1979年開始,中國領導人先後在不同場合表示要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保持香港的穩定和繁榮。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並首先用於解決香港問題。1983年初,中國政府就解決香港問題形成了12條基本方針政策,均體現在日後制定並施行至今的香港《基本法》中。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