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廣州應對Delta變異病毒帶來的社區傳播取得階段性成績。截至28日已連續9天無新增病例,危重症和重症病例全部清零。廣州市衞健委副主任陳斌28日介紹,中醫在本輪變異病毒疫情防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實現對收治的146名本地確診患者進行全覆蓋、全療診。她舉例三組「百分百」數據:中醫100%參與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治療,100%參與無症狀患者康復,100%參與出院後的健康管理指導。此外,中醫對預防變異病毒感染也發揮積極作用。截至19日,廣州密接者服用中醫預防湯藥已達1.7萬人次,預防用藥率最高峰值達到96%。

陳斌介紹,此輪疫情中,廣州市先後選派41名省、市知名的中醫專家,對收治的146名本地確診患者進行全覆蓋、全療診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包括對1歲嬰幼兒及重症患者的治療。

圖:中醫藥助力廣州疫情防控。圖為醫生向自動煎藥機內添加藥包熬製中醫藥湯劑和代茶飲。資料圖片

專車配送藥劑 確保用藥及時

陳斌表示,這期間,廣醫附屬中醫醫院隨時按照專家會診的處方,集中調劑資源和配送中藥湯劑1600多劑,專車配送到醫院,確保患者中醫藥使用及時,藥效達標。她表示:「經過中西醫協同治療,減輕患者的發熱時間,緩解發熱峰值,有效阻止普通型患者轉為重症危重症,促進患者康復。」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親身參與Delta變異株感染患者的中醫救治。人稱「德叔」的張忠德,此前到過武漢、河北、雲南、東北一線參與抗疫。他發現,與上述地區等病例不同的是,廣州本輪Delta變異株疫情中的患者,在中醫證候以發熱、高熱、惡寒、頭身痛、肌肉酸痛、咳痰、咽痛、咽乾、乏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為主,舌質紅、舌苔膩的比例也明顯增高。有80%以上出現發熱,34%以上出現高熱現象,為歷次局部暴發之最。

張忠德說,對於Delta變異株感染患者,中醫團隊已總結出核心病機和用藥規律。他進一步解釋稱,本輪疫情仍屬於中醫「疫病」範疇,暑熱與濕邪膠着,瀰漫三焦,暑溫之邪傳變迅速,耗氣傷陰。核心病機為暑濕化熱、疫毒侵肺、元氣大虛。

對於無症狀感染者、輕症、普通型患者,單純用中藥治療,在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基礎上化裁。對於普通型高熱、有重症或重症趨向的,證候屬於暑濕、濕溫閉鬱者,以麻杏苡甘湯、藿樸夏苓湯、吳又可三消飲為主清暑熱、解表、祛濕、透達膜原。

康復者按既定方案隨訪觀察

「對於重症患者我們則採取通腑洩熱解暑,早期扶正,全程扶正。」張忠德說,對於所有康復的病人,仍會按既定方案來對其進行隨訪、觀察。比如有出汗、胃口不好等具體表現的病人,及一些肺部病灶還沒有完全吸收完的病人,團隊還會採取中醫藥干預。「廣州的患者很信任中醫藥,很信任我們中醫藥團隊。」德叔笑說,近日還有三個市民發信息來說,他們沒中醫藥了,需要幫忙開藥方,繼續接受中醫藥調理。

具體措施/Delta感染者中醫藥治療方案

在清熱解暑、清利濕熱,辨證用湯藥基礎上,加用安宮牛黃丸清氣分邪熱,羚羊角粉清透熱邪,早期扭轉截斷,防止逆傳心包或熱入營血。

體溫超過38.5℃,中藥湯藥每天兩劑,分為四次服用,6小時一次。安宮牛黃丸每日兩丸,每次半丸,分為四次服用,與湯藥間隔服用。體溫38.5℃以下,安宮牛黃丸每日1丸,每次半丸,分為2次服用。

方案1

普通型高熱、有重症或重症趨向的,證候屬於暑濕、濕溫閉鬱者:

以麻杏苡甘湯、藿樸夏苓湯、吳又可三消飲為主清暑熱、解表、祛濕、透達膜原。

方案2

重症患者:

取通腑洩熱解暑,早期扶正,全程扶正。

方案3

無症狀感染者、輕症、普通型患者:單純用中藥治療,在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基礎上化裁。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整理;資料來源: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

探討評估體系 阻斷輕症轉重症

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在與新冠病毒Delta異變株交手一個月後,28日,廣州危重症和重症病例終於全部清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專家、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隆雲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目前廣東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多數患者的病情都在好轉,他們以輕型和普通型為主。

「從臨床收治情況來看,這一次高齡患者比例高,有三分之一病人超過60歲,年齡在80歲以上則超過10例。」隆雲說,從臨床表現來看,年齡超過60歲,有基礎疾病、持續高熱不退、氧合能力下降等,是輕症轉向重症的高危因素。

隆雲說,本輪疫情的患者,在感染病毒後第5天至7天,多有缺氧等表現。對此,關口前移是行之有效辦法。

隆雲說,專家組探索一套免疫功能評估體系,及時篩查有重症趨勢的病人,採取綜合性措施,阻斷病情發展為重症。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治療暫無特效藥,治療原則是提升病人自身免疫力,控制病毒在體內複製的速度。」除了中醫藥治療外,隆雲介紹,目前會提倡提早氧療及俯卧位治療,新冠肺炎的炎症滲出通常是在雙側肺的下部。「患者平常多為仰卧,這些炎性滲出液就堆積在下肺的後背部。採取俯卧位的時候,雙肺炎性滲出就不會聚集在下部,可以改善肺水的流動和肺的氧合。」而另一種方法就是抗體治療。「如果是患者自身抗體低,專家組會找來恢復期血漿進行治療。」隆雲透露,目前超過五分之一的病人在注入恢復期血漿後,抗體水平明顯增加。

責任編輯: 米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