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但在痛苦的極點,就在剛才短短一剎那,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6月27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語文書中,一篇名為《太空一日》的課文被網友傳上微博,轉評讚數小時就超40萬。作者正是首位叩訪太空的中國航天員楊利偉。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五載人飛船成功出征太空。他在文章裏回憶了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中國首次太空飛行時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當現在看起來頗為簡陋的「神五」飛船,與「高大上」的太空站核心艙比較,更令網友們感慨中國航天技術的日新月異。在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內,中國載人航天已從首次1天的試驗飛行,到建立起全球最新可以支持多人長期在軌飛行的太空站,楊利偉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 一段歷時21小時23分的太空遨遊,讓世界記住了中國首位太空人的名字——楊利偉。 資料圖片

「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太空一日》一文來自楊利偉親自書寫的自傳《天地九重》。他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講述了他從一個小城少年成為軍人、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再經過無數次極限訓練,成為航天員的過程。他在文章中,還透露了很多神舟五號飛行任務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火箭發射階段,是楊利偉度過最痛苦、難熬的時間。「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人體對10赫茲以下的低頻振動非常敏感,它會讓人的內臟產生共振。而這時不單單是低頻振動的問題,是這個新的振動疊加在大約6G的一個負荷上。這種疊加太可怕了,我們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共振以曲線形式變化着,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難以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

隨着整流罩打開,陽光照射進來,楊利偉忍不住眨了一下眼睛,此時,指揮大廳有人大喊:「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着!」這樣一句話,讓人一秒淚奔。網友在評論中寫道:「很難想像他一個人上去需要多強大的心理素質」、「小時候其實不懂,長大了才真正明白他為什麼是英雄」。

技術改進 坐飛船不再痛苦

後來,楊利偉講述了這段經歷,工作人員改進了技術工藝,在神舟六號飛行時,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在後來的航天飛行中再沒有出現過。聶海勝說:「我們乘坐的火箭、飛船都非常舒適,幾乎感覺不到振動。」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