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 記者 詹漢基)隨着國家航天事業發展,「嫦娥奔月」不只是美麗的神話,而是國家的偉大創舉。為了引起香港青少年對於航天的興趣,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今日(25日)到一所中學,向數百名學生介紹中國探月工程的現況及「嫦娥五號」的技術要點。胡浩提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寄語年輕學子能夠擁有復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夢,為國家作出貢獻。

胡浩在協和書院發表演講。(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近日,國家級航天專家到訪香港,介紹國家航天最新發展,並透過多場講座與大、中、小學生會面交流。今日,胡浩到訪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以《九天攬月》為題演講,並與現場近400名、來自7所中學的學生進行互動。

胡浩指,中華民族對月亮有着特別感情,因月亮在文化、歷史上均有着特殊意義,承載着中國人的追求與想像,激勵着我們要努力實現追月的夢想。此外,探月也有着重要的科學意義,人類可以透過分析月球地質構造、月球資源等,了解地球的演化過程,他形容「月球就像鏡子一樣,看不清自己的話,可能在鏡子裏面會更清楚一些」。

胡浩指表示,國家探月工程在2004年正式啟動,並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期任務,由到達月球軌道進行勘察、降落月球表面進行巡視探查,至去年底成功採樣返回地球,所收集的成果「填了很多國際上的空白」。

現場數百名學生均聚精會神地聆聽胡浩的「課堂」,大家眼中都流露着期待,迫不及待想要進入交流環節。當演講內容完結,台下觀眾迫紛紛舉手提問。有協和書院學生提問道,採集月壤樣品有何作用?胡浩表示,科學家仍在努力進行分析,並保證屆時會向全世界公開有關分析報告。

有來自英華書院的初中生提問,想了解月球是否有生命痕跡。胡浩坦言,月球表面是真空狀態,加上在太陽直接照射下,日夜溫差可以是數百度,「上面恐怕不會有生命了。」

沙田培英中學學生(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攝)

有沙田培英中學學生興奮地表示,胡先生的演講讓他受益匪淺,若要參加航天事業,該要哪些精神品格?胡浩回答道,航天工程屬於創新性工程,而且失敗率很高,參與者需要有敢於創新、不怕失敗的精神;他又補充指,航天工程是大系統,是集體項目,光是「嫦五」任務已經牽涉數萬人參加,「所以大家要有國家之上的想法,以及集體意識,大家需要不停磨合、協調。」

對於現場學生的踴躍提問,胡浩不禁讚賞香港學生質素高,「大家都是有備而來,而且普通話還說得不錯,真沒想到!」他又語重心長地表示,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促成了國家的探月歷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希望大家擁有復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寄語在場學子要敢於追夢。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校長朱啟榮(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攝)

協和書院校長朱啟榮表示,眼見中國航天事業日益進步,如今月球、火星的探索工程有序進行,「身為中國人,我感到非常自豪!」能夠與國家頂級的專家直接交流,朱啟榮表示,這種機會非常難得,「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一些航天資料,但從胡先生的言談中可以感受到探月工程的艱辛以及成功後的喜悅,他所流露出的種種情緒,也不一定能在網上看得到!」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