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鄭治祖)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早前引用香港國安法凍結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的資產,蘋果頓失「水喉」營運困難,隨即引發員工「跳船潮」。據了解蘋果財經、突發、動新聞等部門已樹倒猢猻散,但港聞採訪部、副刊等仍有一批「死士」及核心員工未辭職,原因是管理層認為如果全部員工辭職,便失去向保安局施壓要求解凍資產的籌碼。有消息指,壹傳媒旗下《壹週刊》受事件影響相對較輕,管理層正密謀將剩餘的員工「過檔」至《壹週刊》,企圖借屍還魂繼續煽仇諉過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強調,對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機構作出資產凍結是國際慣例,政府必定會「有法必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會讓法律形同虛設。 

●蘋果日報大樓門外,有人在門口拍照留念。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6·26恐成《蘋果》停刊號

經歷前日的大規模「跳船潮」後,蘋果內部昨日仍人心惶惶。壹傳媒工會昨日與管理層會面,管理層重申等待本周五(6月25日)董事會拍板決定蘋果去留的計劃不變,網上新聞最快本周五深夜起會停止更新,本周六(26日)出版的《蘋果日報》亦將會是最後一期。

壹傳媒工會透露,早前被捕的蘋果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已請辭。據悉,蘋果財經、突發、動新聞等部門大部分員工已遞信,但港聞採訪部、副刊等卻仍有一半員工留守,欲送蘋果「最後一程」,主因是管理層仍需要員工留任,以便向保安局施壓要求解凍資產。

同系公司協助出糧或犯法

部分留任的蘋果核心員工獲悉管理層有意用壹傳媒旗下雜誌《壹週刊》的名義「返聘」他們。管理層曾對外透露有5億元資產,保安局只凍結蘋果3間關連公司約1,800萬元資產,但據悉若有人涉及參與教唆或資助蘋果罪行,隨時可能觸犯國安法,換言之母公司或姐妹公司若出手協助蘋果出糧,或同樣觸犯國安法。

●有人離開蘋果日報大樓時,帶同個人物品離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不過,若員工留守到蘋果停運,再由《壹週刊》「返聘」,就不會觸犯國安法。事實上,保安局出招後,《壹週刊》近期保持低調,以免捲入事件中,但暗地裏卻頻頻力推訂閱計劃,聲稱此舉能「齊撐新聞自由撐《壹》仔!」其中,八折優惠年費計劃為預繳計劃,被指為儲足「銀彈」開展另一戰線,繼續進行煽暴反政府行動。

對此,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大律師馬恩國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今次為保安局引用香港國安法,凍結蘋果相關3間公司的資產,令到蘋果營運出現困難,蘋果員工要另謀出路。他認為,若壹傳媒旗下的《壹週刊》願意接收,初步看只屬普通的轉工行為,只要有關人士並非觸犯香港國安法,是沒有問題,因為香港國安法只針對違法者,不是針對某機構及人士;但若藉《壹週刊》繼續進行危害及顛覆國家行為時,可能連《壹週刊》都會出事。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法律學者傅健慈表示,從法律層面看蘋果員工被《壹週刊》接收,屬正常的招聘行為;但是,若用心不良,企圖借《壹週刊》的平台,繼續進行反中亂港、危害國家等行為,相信香港警務處國安處必定會採取行動,違法者將會是咎由自取。

僱主拒孭法責 記者怒極「劈炮」

(記者 蕭景源)蘋果日報管理層將數百名員工的生計當成籌碼,狂打「悲情牌」博取外界同情,企圖迫使保安局將蘋果系多間公司的銀行戶口及資產解凍。在這場博弈中,不少員工及其家人成為大輸家,有已遞信的蘋果員工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前日管理層表明公司將不再承擔員工的法律責任,意味若他們一些報道違反香港國安法被起訴,資方不會提供任何法律援助,有員工憤怒地說:「公司(蘋果)將記者用完即棄,大禍臨頭各自飛。」

蘋果印刷工人簡先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有蘋果記者坦言對管理層極度憤怒,當日即時遞信,「有無得賠又唔知,仲要講明唔會孭起法律責任,咁算點?什麼事也卸給員工自己諗自己。」這名員工在蘋果工作數年,沒有想過管理層會用這種方法卸掉僱主責任。他表示,前日不少員工「劈炮」,最大主因是管理層表明不再承擔記者的法律責任。

印刷工自嘲:等緊境外勢力出糧

前線記者最擔心是惹上官司,故早走早着。在蘋果印刷部門工作的簡先生雖繼續返工,但十分擔憂「有汗出冇糧出」。他表示:「現在我們也沒聽到遣散安排,也不知道能否撐下去,上司到現在都無交代,同事又唔敢問,惟有做得一日得一日。」

他又語帶嘲諷說:「我哋家等緊境外勢力出糧,但等咗好耐都無聲氣。」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