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8日,香港著名愛國人士霍英東逝世。新華社消息中一句「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道盡其精彩一生。
如今,霍英東雖故去十多年,但與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合作,已成為霍家三代人的傳承。
打破封鎖
70年前,新生的共和國面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最嚴酷的禁運政策,禁運種類達2100多種。從事運輸業的霍英東毅然選擇與共產黨合作,冒巨大風險將物資輾轉運往內地。
霍英東長子霍震霆當時僅五六歲。在他記憶中,父親那時很瘦,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但我父親很堅持,對國家有利的事,他一定會做。」
次子霍震寰告訴記者,在別人看來,霍英東是「最笨的」。「因為他運輸的是最便宜、賺錢最少的。但那卻是國家最需要的,其中就有黑鐵皮。當時前線打仗,黑鐵皮是做汽油桶用的,國家很缺。」
中國共產黨從不忘記在危難之際出手相助的朋友。1964年,霍英東受邀參加新中國成立15周年慶典。
霍震霆說,那是父親第一次到北京,見到了新中國嶄新的精神風貌,也感受到了國家領導人對他的禮遇。
如果說此前幫助新中國是出於樸素的家國情感,那麼此後認同新中國、報效國家則成為他理念和事業的出發點。
霍英東幫助新中國打破封鎖的故事流傳很廣。霍家長孫霍啟剛認為,在國家最困難時發揮香港所長、幫助國家走出困境,這種「患難之交」是霍家與中共建立合作的基礎和開端。
年齡較小的霍啟文始終記得爺爺對他說過的話:「國家不強大的話,哪怕我們每個人都富有,擁有多少的東西其實都是假的。只有國家強大,才能保護我們每個百姓。」
體育突破
新中國長期受西方全面圍堵,體育是其中一個重要領域。
霍英東熱愛體育。他的幾個孫子都談到,爺爺對他們沒有什麼要求,就是要鍛煉身體。霍啟剛說,爺爺搞體育,不光是為了強身健體,他看中的是體育的感染力、凝聚力。
上世紀70年代,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新中國逐漸打開對外交往的大門。德黑蘭亞運會給中國突破西方在體育領域的封鎖提供了契機。
霍震霆那時已是父親的左膀右臂,直接參與了一系列重要活動。他帶着香港單車隊參加德黑蘭亞運會,和父親一道為恢復中國在體育界的合法席位東奔西走,先後幫助中國恢復了在亞足聯、亞羽聯、亞自(單車)聯等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中的合法席位,為中國在1979年重返國際奧委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申辦奧運,是霍英東最大的夢想。
北京拿到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時,健康狀況已不允許霍英東到莫斯科現場。霍震霆電話打到香港時已是深夜:「父親放下電話就去游泳,用一個很簡單的行動表達夢想實現的喜悅。」
當北京奧運會舉行時,霍英東已離世。談到此,霍震霆聲音顫抖:「儘管他沒能看到香港奧運火炬的傳遞,沒能看到香港萬眾一心的熱烈氣氛,也沒能看到壯觀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但中國能圓『奧運夢』,我覺得對他老人家已經是蠻安慰了。」
實現體育承載的強國之夢,在霍家第三代人身上延續。
「爺爺那個時代是通過體育,希望我們國家在國際上有話語權。」霍啟剛說,「我們這個年代是全民體育的時代。我們一直在思考,怎麼把體育產業弄起來,讓更多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人參與其中,用體育把社會凝聚力、社會正能量發掘出來。」
霍啟剛還在思考如何藉助體育促進香港與內地融合:「我希望有一天,粵港澳大灣區一起舉辦全運會,甚至申辦世界游泳錦標賽這樣的比賽。」
與爺爺一樣最愛足球的霍啟山,心中有一個世界盃之夢:「我作為執委參與亞洲足協,幫助國家爭取到了2023年亞洲杯,希望下一步爭取世界盃來到中國。我們一定可以在國際體育舞台講好我們的中國故事。」
改革先鋒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號角。霍震霆清楚記得,就在聽到三中全會召開的當天,霍英東作出了在廣東中山興建溫泉度假酒店的決定。
隨後,廣州白天鵝賓館、北京貴賓樓飯店相繼建成,番禺南沙的開發更是傾註了霍英東無數心血。
霍震寰一直幫霍英東做投資。改革開放初期,沒有前路可循,霍英東最多的精力花費在打破常規、為內地開闢新路上:「早期內地涉外酒店,本地人進去要有單位介紹信。我父親說,我們自己人怎麼都不能進自己的酒店?他要求白天鵝賓館向社會開放。這應該是內地第一家向社會開放的涉外酒店。」
霍啟剛回憶:「爺爺總想着如何幫助國家更上一層樓。比如建北京貴賓樓飯店,是因為北京要辦亞運會。上世紀90年代北京還缺少國際水準的酒店,他希望我們國家第一次迎來這麼重要的運動會時,可以有一個比較靚麗的條件去接待外賓。」
霍英東先後投資100多億港元,支持內地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文化、衞生、體育事業發展。在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進程中,霍英東也以他在香港的威望發揮了獨特作用。
對霍英東的貢獻,國家給予高度肯定。2018年,霍英東獲得「改革先鋒」稱號,港澳人士中只有5人獲此殊榮。
談到國家對霍英東的褒獎,霍震霆說:「父親常說,他為國家做的是很小的事,就像對海洋而言的一滴水。」
同舟共濟
1983年,霍英東罹患癌症,主治醫生建議他去美國治療。
「但他堅決要去內地。」霍震霆說,他更相信我們國家的醫生,相信我們國家的體制,所以去了北京協和醫院。整個過程都能感到中央領導對他的重視,「作為家屬,我們非常感動」。
「這是信任,也是感情。」霍啟剛說。經過醫院的精心治療,霍英東的病情得到了控制,20年沒有複發。
2006年,霍英東去世,黨和國家給予他極高的禮遇。如今,霍家第二代寶刀未老,第三代也已走上事業發展的舞台。
對第三代霍家人來說,怎樣做好香港青年的工作,幫助香港青年真正認識內地、認識中國共產黨,是最重要的課題。
已是全國政協委員的霍啟剛說:「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從小紅船開始到現在,共產黨對國家的貢獻、對香港的貢獻,很多故事我覺得講得不夠。回歸20多年了,我們這一代有責任多關注、多理解、多貢獻、多參與。」
在霍啟山看來,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使命:「爺爺那一代一直參與改革開放,是協助中國富起來;到爸爸那一代就是協助中國走出去;我們霍家第三代,重要的是在國際舞台講好中國故事。」
在霍啟文眼中,每一代更有每一代的機遇:「到我們這一代,我覺得機遇更多了。你看現在的大灣區、『一帶一路』,是改革開放的新階段。人民富起來,這就是最大的機遇。」
一代人老去,新一代人接棒。霍家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正在延續,香港新一代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伐正在加快,潮流勢不可擋!
(來源:新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