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應江洪 新疆報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們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早白堊世「烏爾禾翼龍足跡」新種,並首次推斷出足跡的「造跡者」極可能是復齒湖翼龍,為億萬年前翼龍的群居生活方式提供了直接證據。這項重要古生物研究的最新進展,近日由國際學術期刊《PeerJ》在線發表。

據悉,中國的翼龍足跡最早在2004年發現,但除新疆烏爾禾地區外,其他6個省區共報道了79個翼龍足跡化石,而本次研究的新疆烏爾禾翼龍足跡化石就有114個之多,數量居全國之首。豐富足跡化石被科研團隊歸入翼龍足跡科翼龍足跡屬,並建立一個新種「烏爾禾翼龍足跡」。這也是中國目前第三個有效的翼龍足跡種。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表示,烏爾禾翼龍足跡的「造跡者」極有可能是復齒湖翼龍,推測其成年個體的翼展約為2米。從足跡岩石上同時保存前足和後足來看,「造跡者」是四足行走的。除此之外,114個足跡化石保存在約0.3平方米的岩石層面,密度高達1平方米365個足跡,而且足跡化石前、後足印痕大小不一,這意味着烏爾禾翼龍足跡是由不同年齡段的復齒湖翼龍留下來的,代表有不同年齡層次的復齒湖翼龍在烏爾禾地區的湖岸邊生活,而這種高密度性通常作為群居的證據。
責任編輯:
木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