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中通社和中央社報道,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蔣萬安9日質詢指出,民眾希望台產疫苗可以解盲成功,但是否有無法及時得到國際認證的可能與風險。衞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坦言「有」,未來疫苗比較大的量進來時,可以開放選擇。
現在國際搶貨有點困難
本土疫情嚴峻,蔣萬安質詢時提到,此次編列的特別預算中,有將近新台幣225億元,預計採購1,500萬劑疫苗,其中有多少台產疫苗。
陳時中說,如果台產疫苗解盲成功、順利量產,就有1,000萬劑,這有開口合約可以買,現在也還在跟其他一些大廠談,也要看供貨時序,誰比較前面就用誰的。
蔣萬安說,大家都希望台產疫苗可以解盲成功,但如果解盲失敗的話,勢必會影響相關疫苗施打期程,例如預估10月底的疫苗施打率達六成等,當局有沒有配套方案?
陳時中說,現在已經都在跟海外談,只要有量就願意買,但現在國際搶貨有點困難。
蔣萬安說,民眾也關心疫苗護照問題,因為看到歐盟成員國預計7月推出數位證明,通過證明要件,就可往返歐洲這些國家,而民眾如果施打台產疫苗,台產疫苗是否有無法及時得到國際認證的可能與風險?
陳時中說,這要持續努力與溝通,現有疫苗如AZ(阿斯利康)、莫德納這些都會被認可。蔣萬安追問,台產疫苗開始施打,是否有無法及時得到國際認證的風險?陳時中坦言「有」,因此會提醒民眾,疫苗在世界的情況是如何。
「特權打疫苗」引爭議
台灣新冠疫情延燒,疫苗短缺,在接種過程中卻接連發生「特權打疫苗」的爭議。
台灣5月15日起停止自費接種新冠疫苗後,目前僅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接種。但雲林縣長張麗善的哥哥張榮味5月才剛出獄,卻已完成接種,其並非第一至三類優先接種對象,年齡也未滿65歲,不符合65歲以上長者接種的資格。
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回應稱,41萬劑AZ疫苗5月26日撥出第一批時,已經暫緩第一、二、三類高風險對象的同住家人接種,張榮味顯然不符合規定。若出現非優先對象接種疫苗情況,將調整地方政府疫苗配發數量。
實際上,這不是第一次出現「特權搶打疫苗」的爭議。新北市衞生局6月3日公布的接種名單中出現6名台灣金管會官員,引發質疑。新北市衞生局表示,金管會成員名單由台當局審核後提供,至於為什麼這些官員符合接種資格,是由當局認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