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秦嶺大熊貓被稱為「國寶中的美人」,而除了常見的黑白兩色相間毛色熊貓之外,秦嶺地區還棲息着另一種獨特的棕色大熊貓。記者28日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大熊貓國家公園周至管理分局布設的野生動植物監測紅外相機,今年4月份意外拍攝到野生棕色大熊貓的影像資料。這不僅是該分局轄區首次拍攝到野生棕色大熊貓,同時也是迄今為止,秦嶺第10次發現野生棕色大熊貓蹤跡。

位於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的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香港文匯網記者李陽波 攝)
大熊貓國家公園周至管理分局布設的野生動植物監測紅外相機,今年4月份意外拍攝到野生棕色大熊貓的影像資料。(陝西省林業局)
野生動植物監測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野生棕色大熊貓。(陝西省林業局)
全球唯一的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香港文匯網記者李陽波 攝)

36年前棕色大熊貓首次被發現

據了解, 秦嶺是大熊貓的最佳適生區之一,秦嶺大熊貓比起其他種群,臉和頭更圓、鼻子更短,走起路來搖頭擺腦,一臉似笑非笑的萌態,特別惹人喜愛。自1960年被發現以來,秦嶺大熊貓棲息地目前已涵蓋陝西5市11縣27個鄉鎮,面積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37平方公里擴大到3600平方公里,潛在棲息地達2446平方公里。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秦嶺大熊貓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109隻增加到345隻,增幅達217%,為全國最高。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就有10隻大熊貓,野外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

1985年3月,陝西佛坪縣岳壩鄉農民呂國友在秦嶺大古坪保護站轄區內,發現一隻棕白相間的熊貓,棕色大熊貓從此走進人們的視野。此後,棕色大熊貓的身影又多次在秦嶺地區閃現。而全球唯一的一隻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目前就生活在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

紅外相機連續拍到棕色熊貓身影

據悉,今年4月16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周至管理分局布設在陝西周至老縣城塔爾河溝口處附近,海拔2088米的紅外相機,首次在該地區拍攝到野生棕色大熊貓。4月30日,同樣是布設在老縣城塔爾河溝口處附近,海拔1958米的紅外相機,再次拍攝到這隻野生棕色大熊貓。

對於為何會出現棕色大熊貓,長期以來一直是動物保護業界和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曾在陝西佛坪發現過野生棕色大熊貓蹤跡的專家梁啟慧認為,棕色體毛或許是一種隱性基因的純合帶來的結果,亦有專家表示,大熊貓毛色的改變可能是基因突變或者病變所引起的。此外,還有部分專家認為,棕色大熊貓的出現也有可能是環境變化所造成的。

據介紹,2018年6月13日,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在西安樓觀台正式成立,這是陝西第一個專門以秦嶺大熊貓為研究對象的跨部門、跨學科的科研合作平台。該中心將以秦嶺大熊貓為重點研究對象,着力攻克秦嶺大熊貓飼養、繁育、疾控等方面的關鍵技術,為探索建立秦嶺大熊貓健康種群,擴大圈養種群,以及秦嶺大熊貓野化放歸提供堅實可信的科學技術支撐。該中心同時還承擔着破解棕色大熊貓謎題的重要科研任務,棕色大熊貓獨特的毛色變異,未來或許就將在這裏得到答案。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