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記者李斯哲報道)為了解學生在疫情期間玩手機遊戲的情況,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早前訪問了812名中小學家長,調査發現,在疫情停課期間超過九成半的受訪家長子女多了時間玩手遊,其中每天花5小時以上達兩成三,逾兩成子女透過課金購買虛擬商品,當中最多花費500元以下的超六成。家長普遍擔心子女玩手遊對健康造成影響,並認為盡快正常復課可以避免子女沉迷手遊。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指出,遊戲廠商善於看準時機,向玩家推銷並引誘玩家持續課金,手法包括推出首儲或限時優惠,也有抽獎形式,令玩家養成課金習慣。但調查發現超過一成的家長不清楚子女課金金額,若有兒童不慎按下手遊大額收費項目,家長要求取消交易或有困難。
此外,有部分家長亦反映擔心手遊含有暴力、色情成份或有不當的行為。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表示,曾有家長表示其就讀初小的子女在玩手遊時,經常彈出贈送道具或抽禮物而要求其按下一些遊戲廣告,但當中有部分廣告卻含有色情或暴力成份,家長擔心若不在身邊陪伴及監護下,這些廣告會對子女身心發展構成嚴重影響,過去亦有一些鼓吹自殺網絡的遊戲,引起大批家長關注,可惜香港現行未有管制網絡遊戲的法例。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建議,政府需研究設立手機遊戲營商守則,包括為未成年人士設定課金上限、退款機制等,同時參考內地做法,實施防沉迷法規,遊戲賬號實名制等。而家長則要與子女多溝通,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必要時可以安裝監護功能程式,協助設置上網時間及過濾不良訊息。
責任編輯:
梁存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