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17日在「2021華為中國生態大會」上透露,「2021年,華為1+8設備將會全面升級到鴻蒙操作系統,預計到年底整體規模會超過2億;同時,我們也會面向第三方合作夥伴進行全面適配,包括智能家居、健康儀器、出行、教育等各類終端,設備數量也會超過1億。」
徐直軍稱,目前為止,鴻蒙操作系統生態已經發展了1000多個智能硬件合作夥伴,50多個模組和芯片解決方案合作夥伴,包括家居、出行、教育、辦公、運動健康、政企、影音娛樂等多個領域。此外,全球TOP 200的APP廠商,華為也在溝通合作。
據徐直軍介紹,鴻蒙操作系統是華為打造的面向未來、面向物聯網、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其重要特點就是打通了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
「目前,以社交、影音娛樂、出行、購物等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正在向產業互聯網發展;從需求端衣食住行娛的C端數字化向供需聯動的B端數字化發展,這就帶來面向B2B市場端雲協同的全新機會窗口。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最大的不同在於服務主體的轉變,由此使得應用目的、場景和形式等發生變化。但同時,產業互聯網又依託消費互聯網,而通過鴻蒙操作系統的平台能力,可以把消費者的經驗和需求高效傳遞到產業側,實現兩網的協同發展。」徐直軍說。

能力型夥伴體系適應數字化時代新變革
除了備受關注的鴻蒙操作系統,徐直軍還介紹了華為的六大技術生態的進展情況,即作為兩大基礎生態的鯤鵬計算生態和升騰AI生態,未來數字基礎設施涉及的各種智能終端、網絡、雲服務都會用到;圍繞智能終端的兩大生態,鴻蒙操作系統生態和HMS生態;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MDC生態以及華為雲生態。

徐直軍表示,華為堅持「被集成」,做少數項目的集成也是為了支持長期的「被集成」。面對數字化轉型可能面臨的挑戰,一是要變革現有合作夥伴體系,二是升級數字技術生態,才能助力數字化健康快速發展。「在行業生態上,過去以通路型夥伴為主的生態體系應向能力型夥伴體系轉變,才能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新變革,為行業和客戶帶來價值。」他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