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演王仁君(右三)、黃軒(中)等人輪流分享影片拍攝的幕後故事。 中新社
● 北京大學學生代表向《1921》劇組送上書法作品。 中新社
● 導演黃建新(中)表示,《1921》跟他十年前拍的《建黨偉業》有很大的不同。

黃建新探索主旋律新表達 《1921》喚起青春共鳴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新華網報道,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之作《1921》將於今年7月1日建黨節上映,參與該片的演員共計超過100位。影片將通過影像再現革命先烈們在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的重要歷史貢獻,同時將革命先輩勇於探索檢驗真理的精神傳承給更多的年輕觀眾。導演黃建新,聯合導演鄭大聖,製片人任寧,主演王仁君、黃軒、袁文康、祖峰、張超、張雲龍、周也、鍾楚曦、朱靜怡、郭子凡等前日走進北大宣傳,分享拍攝感受。

片方以「百星慶百年」為主題曝光了全部演員和角色,參與該片的演員共計超過100位,其中王仁君、朱一龍、王源、張若昀、劉昊然、王俊凱、劉詩詩、魏大勛分別飾演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劉少奇、劉仁靜、鄧恩銘、宋慶齡、蔣介石,李晨演李大釗,陳坤演陳獨秀。

黃建新導演領銜幕後主創,從「溫度」、「廣度」、「厚度」三個層面,暢聊《1921》在主旋律電影創作上的新嘗試,這一次影片選擇展現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後數月的歷史細節,聚焦先輩青年時代,立體、豐滿、細膩地塑造人物,還創新地融合諜戰元素及國際視角,令當代年輕人有機會「身臨其境」體會百年前同齡人是如何在危機四伏的形勢下,建立的中國共產黨。

導演黃建新表示,《1921》跟他十年前拍的《建黨偉業》有很大的不同。《建黨偉業》拍的是重大歷史事件,生活細節幾乎沒有,而《1921》相反,把所有的注意點都回到人物,從歷史細節和生活細節中找到人物性格和動機。比如毛主席那時候在上海還是個「打工仔」,在一家洗衣房打工,也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在奮鬥。黃建新說自己十年來的變化就是越來越關注心靈,越來越關注七情六欲下的角色,所以他拍這部片,想觸摸到那個年代那些年輕人改變中國的力量到底是什麼。

「有血有肉」地還原先輩

選角方面,製片人任寧透露在開拍前一年就開始了,第一標準是「形神兼備」,哪怕是出現一場戲的演員,堅持的都是這個標準。先根據歷史人物的照片,找年紀相仿的年輕演員,在形似的基礎上,再找到神似的演員。年輕演員多是因為當時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齡才28歲,最小的19歲,找年齡相仿的演員會有一種天然的青春感。

演員們為了有血有肉塑造先輩鮮為人知的青年時代,下苦功研究史料、設計細節。其中毛澤東的扮演者王仁君廣閱資料之餘與導演大量探討,挖掘演繹青年毛澤東熱血激情的特質,堅持晨跑、夜跑,還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細節,比如毛澤東對湖南同鄉李達「不吃辣」的調侃等,都頗具「煙火氣」。

這是王仁君繼《古田軍號》後,再次出演毛澤東。雖然是第二次飾演,這一次王仁君卻面臨全新挑戰,他將詮釋此前大銀幕上相對鮮見的青年主席形象:「我在閱讀史料,以及和導演深入溝通的過程中,不斷梳理創作視角,決定展現他熱血、細膩、接地氣的一面,比如從湖南來到上海的青澀與新奇。」王仁君還表示,古田會議時期的毛主席時年36歲,跟他本人的年紀是接近的,《1921》裏面的毛主席時年28歲,是風華正茂,書生意氣的狀態,在這次電影塑造當中,他希望能展現毛主席青年時期勇於拚搏,勇於探索的精神。

黃軒此次在片中出演參與「一大」會議組織和籌備工作的李達。入組前幾個月,他閱讀了幾乎所有與李達相關的歷史資料,並不斷和黃建新導演討論,最終,他在這個既有個性又熱血的人物身上找到了信念感。黃軒坦言自己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被李達純粹無私的理想主義者情懷深深打動,也會因太過入戲而感到無力和悲痛,因此在表演時側重詮釋李達身上屬於知識分子的執着、堅定和激情,以謙卑的創作態度,還原先輩熱血無畏的青年時期。被問及與黃建新導演繼《建黨偉業》後的第二次合作時,他笑言:「十年前是最年輕的代表,還好十年後不是讓自己演最老的。」

精益求精還原歷史「現場」

兩位片中的兒童演員韓昊霖、萱萱也動情感謝革命先賢說:「這些革命先輩也曾是家中孩子們的依靠,但好多革命先烈卻為了我們這一代現在的幸福生活,犧牲了自己的家庭乃至生命,很想對他們說一句,謝謝!我們會永遠記得你們!」

《1921》裏的許多故事發生在上海,為此,劇組還1:1重建了一大會址、二大會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編輯部等上海石庫門老建築。在上海長大的聯合導演鄭大聖眼中,這樣對史實細節的精益求精是必要的:「黃建新導演在片場反覆重申,『大事不虛,小節不拘』,所以為了盡可能去再現和還原歷史『現場』,我們一寸一寸地用尺子量,復刻搭建了包括各種歷史原址的石庫門建築群落,甚至連磚頭都是手工鋪就,呈現自然錯落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