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黎慧怡)香港嶺南大學學者與愛國團體共同研究香港抗戰遺址,初步擬定三條抗戰文物徑的計劃,供市民參觀學習中共領導香港抗戰的歷史,學懂珍惜和平。其中第一條就是「沙頭角抗戰文物徑」,全長12.9公里,串連了許多與抗戰相關的歷史遺址,見證香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與香港民眾奮起抗日、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嶺大學者表示,文物徑計劃有利於善用本地歷史資源開展歷史教育,冀政府支持並盡快批准。

抗日戰爭時期,英軍在日軍進攻香港的18天後就宣布投降,在香港抵抗日本侵略的重任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港九獨立大隊身上。三年零八個月的游擊戰爭中,港九大隊各路中隊四處出擊,打擊和牽制日軍。香港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表示,當時有115名烈士為保衛香港獻出了生命,在港九大隊及其影響下,香港民眾抗擊日軍的史跡和遺址是本港珍貴的歷史資源,卻鮮為人知。

東江縱隊與市民奮起抗日

2017年起,嶺大學者與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香港廣州社團總會、新界鄉議局等團體和機構,在東江縱隊後人的協助下收集歷史文獻,實地考察抗戰遺址,訪問親歷者和知情人,提出建立沙頭角、西貢和大嶼山三條抗戰文物徑,利用本地歷史資源開展歷史教育的新路徑。

劉蜀永說,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團體已規劃好第一條位於沙頭角的文物徑,共包含羅家大屋(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南涌羅屋村、「三三事件」發生地老龍田宴臺山等六個站點(詳見圖表),料將在每個站點設立一塊紀念碑,介紹當年港九大隊在當地奮勇抗戰的歷史,讓市民通過香港歷史了解國家歷史,以及香港與國家的關係。

期望明年回歸日正式啟用

他續說,香港過去的歷史教育有很大缺失,而很多本地生動、珍貴的歷史遺蹟材料沒得到合理利用。故有關團體希望借助三條抗戰文物徑開展歷史教育,讓港人更真實地感受和追憶抗戰往事、更全面地了解中共領導香港抗戰的歷史,學懂珍惜和平,同時振興新界偏遠鄉村。他期望在香港回歸25周年,即明年7月1日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能正式啟用,並落成位於羅家大屋的沙頭角抗戰紀念館,讓實地考察學習歷史、愛國教育與國民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

據悉,沙頭角抗戰文物徑全長12.9公里,起點為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終點為烏蛟騰村,走畢全程約需4.5小時。抗戰文物徑除了具歷史價值的遺址外,四周亦有各種珍貴的自然生態環境,如淡水沼澤、溪流、紅樹林等,可讓公眾在了解香港淪陷期間的抗戰歷史之餘,一同欣賞鄉村自然風光,是兼具文化及自然景觀的特色文物徑。目前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計劃已刊於嶺南大學網頁。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