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在2016年提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以應付土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當中包括對新界北區發展的藍圖。首階段將發展新田/落馬洲地區,建設必要基礎及社區設施。

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容海恩。(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九歌攝)

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容海恩今日(12日)表示,政府早幾年提出「香港2030+」規劃,但2021年才開始着手首階段發展,估計勘察和研究工作仍需時幾年,屆時將至少增加35萬人口。她指,整個規劃的規模大、時間長,不能僅僅關注河套區的創科和物流發展,商業、旅遊等其他產業鏈亦不可忽視。落馬洲和羅湖地帶擁有大面積濕地,可以考慮發展悠閒的生態旅遊,建議政府提供更多支援。

北區與本港其他地方距離較遠,現時很多居民每日要三四個小時往返公司和家,費時費力。容海恩建議將北區營造成為一個大都會,使居民於區內能夠實現工作、生活、娛樂一體化,亦可以吸引更多人來到北區發展。她指,當區交通建設不容忽視,政府要有前瞻性。

香港法律職業者通過考試取得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律師執業證書後,可以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容海恩說自己今年也有參加考試,認為此舉利於兩地融合,亦有助香港律師了解內地法例。此外,考試內容除法律知識外,亦包括國家發展的藍圖和策略,她認為這不僅是法律職業考試,亦是可以了解國情的好機會。

今年適逢「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容海恩認為香港要思考如何與深圳做好聯繫。通過發揮本地優勢,包括善用創科、人才庫、專業服務、金融科技及軟實力,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對外窗口,另外本港完善的法制、同內地的聯繫、較簡單的稅制,都利於吸引外資來港。

香港的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容海恩強調,如何培養本地人才、吸引外來人才並且留住人才,是特區政府要處理的核心問題,又認為政府過往對新來港人才的發展空間欠缺關注,建議強化落實相關政策的決心,讓新來港人士感受到政府關懷。

責任編輯: 米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