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在香港,寧夏菜心幾乎是每個家庭餐桌必備的一道菜品。然而,絕大多數香港人,甚至多數內地居民,或許知道它的產地,卻不知道它的「娘家」。記者22日從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深受粵港澳居民喜愛的寧夏菜心,實為廣州種(zhǒng)、廣州種(zhòng),是「南種北繁」的結果。據悉,寧夏菜心是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早年選育出來的菜心品種,目前在全國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次,而寧夏約佔10%左右。

廣州育種寧夏種植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總部基地在廣州南沙,該院活躍着一批農業育種科研人員。過去5年,研究院共選育蔬菜、玉米、水稻新品種54個;推廣農作物種子超150萬公斤,推廣面積超300萬畝次;50個農作物品種入選省市農業主推主導品種;開展11屆蔬菜新品種展示推廣會,累計展示11705個蔬菜新品種。
值得一提的是,自建院以來共選育了15個菜心新品種,佔全國菜心審定品種(21個)總數的70%以上。其中,深受嶺南人喜愛的「寧夏菜心」實為廣州種(zhǒng)、廣州種(zhòng);廣州的菜心品種、種植技術等遷移至寧夏,利用寧夏適宜的氣候,生產出「南粵第一蔬」後重回嶺南餐桌,供粵港澳大灣區市民享用。
十四五規劃中,種業的科技攻關備受關注。事實上,近年來,廣州在農產品種子繁育方面,已多措並舉開展大量工作。比如,廣州打造「育、繁、推一體化模式,」集專家育種、大型基地繁種、專業團隊推廣於一體,助力種業發展。同時,搭建起了14個國家、省、市科研創新與推廣服務平台。在種質資源收集與創新方面,建有廣東省蔬菜種質資源最多最全的「廣東蔬菜種質資源庫(圃)」,現保存蔬菜等作物種質資源9000多份(品種),蔬菜種質資源活體苗150多個品種,年均新增種質資源約500個,年均更新品種400餘份。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