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最新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和香港新股市場回顧及展望》報告稱,兩地市場將於2021年餘下時間繼續表現活躍。德勤中國全國A股市場華東區合伙人胡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相關改革不斷深化大幅改善了市場預期,對於註冊制全面落地實施保持樂觀。

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錄得100隻新股上市合共融資761億元(人民幣,下同),相對2020年第一季有51隻新股融資781億,新股數量增加96%,而融資金額則減少3%。上海合共有57隻新股上市融資524億元,深圳則錄得43隻新股上市和237億元的融資金額。

在2021年餘下三季,上交所科創板和創業板將繼續帶領內地新股市場增長。德勤預測,2021年全年,上交所科創板將有150至180宗IPO,融資大概2500億至3000億元;創業板將有140至170家企業上市,融資約1400億至1700億元;主板和中小企業板約有120至150隻新股,融資1300億至1700億元,大多數的新股將來自製造業和科技企業的中小規模發行人。

牛年以來A股市場波動加劇,有分析人士將之歸因於註冊制下,新股發行速度稍快。對此,胡科表示,一季度新股發行數量的確有所增長,但融資規模下降,當前對於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加強,這亦是註冊制下的監管重點,至於發行速度、發行價、融資額等等事項,應更多交予市場。

德勤中國全國A股市場華東區合伙人胡科(左)、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華東區主管合伙人謝明輝(右)(記者 章蘿蘭 攝)

他續說,如何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是註冊制試點成功的關鍵所在,整體來說成效明顯,市場亦反應積極,當前IPO保持常態化,中證監亦着力提高審核的透明度和效率,科創板、創業板審核註冊制的平均周期已經縮短到5個多月,相關改革正在持續深化,以加強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適配,同時中證監亦在架構、完善涵蓋特殊股權結構、紅籌等多元化企業的上市條件,上述種種均大幅改善了市場預期,提升了A股市場的吸引力,故對未來註冊制全面落地實施保持樂觀。

至於有傳聞指,內地正在考慮設立一個新的證券交易所,除了支持海外上市中企回流,並吸引蘋果、特斯拉等大型跨國公司在該平台上市,胡科認為,內地現有的制度設計,其實已有中概股回歸的渠道,對於未來會不會專門設置新板塊,需拭目以待。

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華東區主管合伙人謝明輝在同一場合對記者表示,去年以來香港第二上市做的很不錯,加上美國對中概股施壓,有鑒於此內地有可能會設立一個新板塊,專門歡迎中概股回流,整體而言,往後香港與內地市場一定會有更多互補,中國資本市場會越來越全面向好。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按2021年第一季所募集的資金和新股數量來分析,受到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抱樂觀情緒的影響,加上醫療﹑醫藥﹑生物科技新股和3宗超大規模新股上市的推動,納斯達克奪得全球新股市場的領導地位。香港交易所則因為3隻極大型新股上市居於第二位,紐約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隨後,上海證券交易所取得第五位。

截至2021年3月31日,香港錄得32隻新股上市融資1328億港元,融資金額為過去多年第一季度同期的新高,雖然新股數量下跌14%,但融資金額則急攀842%,相對2020年第一季度則有37隻新股融資141億港元。在2021年第一季度,接近七成的融資總額來自3隻非常龐大的不同股權架構新股,當中兩隻為第二上市。在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全國主管合伙人紀文和看來,香港作為成功的國際金融中心,吸引及令到外來資金停泊的能力,均獲得企業及投資基金的廣泛認同。

此外,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維持對2021年香港新股市場的預測,這意味着2021年約有120至130隻新股融資逾4000億港元。該預測基於全球貨幣寬鬆政策,導致大量資金通過投資基金和投資工具在市場尋求高回報投資機會、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持續作第二上市的熱潮、以及包括生物科技公司在內的新經濟企業上市支持。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