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西方媒體愛給名人起綽號或諢號,表示幽默感或嘲弄,也喜歡用一些名詞來概括或歸納一種他們觀察到並重點關注的社會現象或國際局勢。近年中國強勢崛起,雖然在歷史上沒有對外入侵的記錄,但對習慣了高高在上的西方人來說,難免感到威脅,恐怕失去壟斷了百年的國際話語權。

所以,對中國的任何舉動都反應敏感,既不願意花時間或心思去了解這個古老大國的歷史和文化特性,又懷帶意識形態上的偏見,胡猜亂估,加上道聽途說,動輒以陰謀論看待中國自身的發展,以及過分解讀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再以傲慢之姿頤指氣使,尤其是美國,霸主心態尤為明顯。對中國的據理力爭,視為挑戰甚至挑釁,於是給你封個含貶義的「戰狼外交」,試圖壓下你的勢頭。

西方大國重視外交,更擅長公關包裝,並藉此輸出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以鞏固自以為是的先進文化和經濟利益。這種外交不但在國家層面或政要身上體現,也在民間形成「共識」,包括在媒體上和文化上,如新聞報道的取向、影視作品的取材,乃至商業廣告的呈現。

所以,也出現了所謂「衣着外交」和「夫人外交」等名詞。在前者,已故英國王妃戴安娜是公認的代表。有「英倫時尚代言人」之稱的她不但在推動本國時尚產業和活化王室形象上貢獻良多,陪同查爾斯出訪時,她也在形象上花心思,藉衣着傳遞信息,以示對當地文化的尊重。比如訪日本時,她特別穿上專門請人設計、飾以日本國旗圖案的衣服;到訪穆斯林國家時,她則穿上類似當地婦女裝束的長袍式紗裙,甚至戴上頭紗,予人親切感。

後者的典型例子是美國的第一夫人們──包括上世紀六十年代甘迺迪夫人積琪蓮與妹妹到印度「騎大象」,兩人不但以一身時尚裝扮在彼邦掀起旋風,也征服了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紓緩了當時緊張的美印關係;九十年代中期,希拉里攜帶女兒切爾西訪問南亞五國,雖然她直言關注當地的女性權益,但母女倆的親自到來還是得到當地民眾的熱情回應,有助克林頓改善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

到了新世紀的奧巴馬夫人米歇爾,更是把這兩個「外交」角色發揮到淋漓盡致,無論是攜母帶女訪問遠祖大地般的非洲,還是同樣偕母女、成為史上首位單獨官式訪問中國的美國第一夫人,都帶有濃濃的柔性外交意味,緩衝了丈夫們拳來腳往的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