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四波疫情出現初步受控跡象,持續多日本地新增確診徘徊在零至低單位數。本港控疫由以往的努力壓低新增個案,到現在看到「清零」的曙光,確實已屆關鍵時間節點。汲取過往多波疫情的教訓,越是看到疫情受控的希望,我們就越要強化綜合防疫措施,進一步鞏固加強控疫成果,以達至穩定的「動態清零」。要實現這一目標,全港就要持續做好外防輸入、強化本地措施,以及加快疫苗接種三方面工作。

昨日本港新增7宗輸入個案,是一星期以來第二次本地零確診。從更大範圍來看,從上月20日起,本地確診就一直維持零或低單位數,其中有三日本地零新增、六日源頭不明個案零新增,疫情出現初步受控的跡象。

第四波疫情能被壓制下來,與特區政府今年以來持續加強防控措施有關,值得肯定。最新的控疫措施,是早前將軍澳新都城中心2期商場出現同日光顧商場的兩人確診後,政府將強制檢測範圍擴大到兩周內曾到商場逗留兩小時的人士。政府持續擴大強制檢測和檢疫範圍,有利於及早發現患者,切斷隱形傳播鏈。但即使如此,本地疫情仍然存在三大隱患。

第一是外防輸入的壓力大。與本地第四波疫情受控的趨勢不同,最近周邊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歐洲多國,都出現了疫情擴大的跡象,法國、意大利更宣布新的封城措施;亞洲多國則受到變種病毒嚴重困擾。昨日本港新增的7宗輸入個案中,5宗由印度抵港的患者均驗出變種病毒N501Y。可見外防輸入壓力巨大。

毫無疑問,海外疫情越是嚴峻,本地疫情越是穩定,外防輸入措施的壓力就越大。這就像一個水閘一樣,兩側的水位差距越大,就越容易出現滲漏。因此,政府必須全方位檢視現行的外防輸入措施。對於一些變種病毒肆虐的地區,各地都紛紛採取更嚴厲的外防輸入措施,例如英國就直接禁止菲律賓、巴基斯坦、肯尼亞及孟加拉四國的國民入境。由於變種病毒可能繞過核酸檢測或使疫苗的防禦失效,對本地防疫的挑戰極大,本港也需要及時調整措施應對,積極考慮禁止個別國家人士入境。另一方面,與外防輸入有關的包括入境檢測、酒店檢疫等措施,需要隨時檢討,補強堵漏。否則一旦被境外變種病毒攻破,幾個月努力達至的控疫成果就可能前功盡棄。

第二是要鞏固和加強本地的疫情防控措施。現時本地仍偶發源頭不明個案,說明社區隱形傳播鏈仍然個別存在,市民不能掉以輕心。近日復活節和清明節長假,市面和離島各處人山人海,防疫意識出現明顯鬆懈,市民看到新增確診數字下跌,自律的意識已明顯放鬆。本港經歷一年多的四波疫情,市民的防疫意識有所鬆懈,雖屬情有可原,卻是理不可容。因為在本地疫情未達至持續「動態清零」的情況下,過早放鬆防控措施很大機會令疫情反彈。如果我們要達至「動態清零」,政府就必須繼續強化他律的措施,包括對特定行業和處所的防疫要求,以及加強執行社交距離措施,才能防止假期後出現疫情反彈。

第三是要用好疫苗「武器」,加快速度構築群體免疫屏障。本港現時有充足的疫苗儲備和供應,政府也已經一再放寬接種人群的年齡門檻,但總體接種進度仍不理想。這一方面是由於市民的「疫苗猶豫」心理嚴重;另一方面是激勵接種的誘因明顯不足,對此政府應大膽仿效其他地方,將接種疫苗與放寬本地限制和通關檢疫要求掛鈎。

面對第四波疫情初步受控,不少市民可能覺得風險減退而對接種疫苗選擇觀望。對此,我們可以借鑒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提出的警示:隨着世界範圍內其他國家都逐漸構築起免疫屏障,世界可能在下半年重新打開,各地恢復人員往來;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跟上進度建立免疫屏障,就會在重新開放的進度上落後於人,後果是嚴重的。香港眼前的現實,就是要與內地或周邊地區建立「免檢疫通關」制度,各地都要求有長時間的本地清零或低發數據,又或更高的疫苗接種率,這就要求全港市民都要履行社會責任,更積極廣泛地參與疫苗接種,才能達至社會盡快復常。

面對本港「動態清零」的曙光,如果我們不持續採取綜合措施,進一步鞏固防疫成果,疫情再次反彈,這是全社會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要強化眼前仍然脆弱的短暫「清零」,政府需要持續加強他律措施,嚴守外防輸入紅線;市民也不能掉以輕心、忘乎所以,才能最終打贏這場防疫仗。

責任編輯: 米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