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的MiC建築技術已可以將工序轉移到廠房生產線,再將組件製成品運送到工地裝嵌,未必要將所有施工程序限制在工地內進行,並省卻人手以及提高安全性。組裝合成這做法除了省時快捷,在品質監控、工地安全及可持續發展上,亦較傳統施工方式優勝,對於全港超過9萬名建築工人來說,MiC是危與機並存。

建築工人平均年齡50歲

香港營造師學會理事岑厚德表示,基於建築工人的老化,平均年齡已有40至50歲,而且很多年輕人怕辛苦不願入行,因此MiC技術的普及應用對香港來說是好事。岑厚德指,MiC使用預製組件關係,減省很多人手及工序,有利於降低建築成本及增加生產力,長遠而言對香港是好事。

岑厚德稱,雖然去年建築行業出現較高失業率(編按,今年2月份公布建造業失業率為11%),但建築行業整體上仍然缺乏人手,有部分工人亦開始由傳統工種轉型做MiC的接駁工序,反映行業內存在流動性,因此MiC技術不一定令建築行業的失業情況大幅惡化,如果能掌握MiC的接駁工序反而能「保住飯碗」。

另外,岑厚德指,政府雖有意推動MiC技術應用,但在技術上仍有限制,例如運輸通道上需要有一定闊度才能讓組件通過,而組件最少大約20呎乘以8呎,在狹窄的市區重建項目中或難以滿足,因此很可能主力應用在新發展區上。

東涌99區應用組裝建築

MiC技術近年率先在過渡性房屋上應用。翻查資料,全港首個使用MiC的項目是社聯位於南昌街的「組合社會房屋計劃」,預計在今年第二季落成並入伙。

另外,房委會選定了東涌第99區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作為先導項目,成為香港首批採用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的項目。

東涌第99區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位於新填海區,土地較為平坦及寬闊,而政府在相鄰有空地預留物流和臨時儲存地方,為實施組裝合成建築法時的各種事宜作全面評估。先導項目預計在2021年展開,2024年完成。●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