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阿祖、梁靜儀)對UA院線昨日結業,香港傳媒藝術文化交流協會主席彭文慧表示感到非常可惜:「UA 戲院過去30多年一直為香港人提供優質及舒適的院線服務,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今次全線結業,是香港人的損失,尤其是香港電影業界的損失。由於疫情的影響,看到很多本地影視圈不同崗位的朋友都沒有工作,如導演、編劇、藝人、歌手等,今日再加上UA院線的員工都失業,是連鎖反應。希望疫情快點過去,讓香港人的生活能夠回復正常,同時希望政府能推出特別措施幫助振興本港影視業。」
導演製作人陳欣健另有一番感受:「作為電影製作人,我們告別了70、80光輝年代之後,香港電影一直都在掙扎,試探,摸索,有成功也有很多失敗的例子。本土電影雖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要為投資者帶來利潤和信心,要為整條生產、發行、廣告、幕前幕後帶來利潤。製作人不直接面對內地市場就是等於投降,『等運到』是注定失敗的。必須捨棄狹窄的思維,了解內地電影的生態環境,鼓起香港風格的善於參考、應用、創意和學習精神,放眼四海,從零開始,重新打拚!」陳欣健認為人類能夠進化,必須因應大自然環境的變化而改造自己來適應,否則只有被淘汰的結局!
金牌司儀車淑梅在社交網留言說:「告別了,UA戲院!那裏有很多美好回憶,這不單是戲迷的壞消息,也是意味着將有很多人失業了……幸好公司的領導層首先回應 : 先要照顧員工!」
從業員好心酸
從事電影發行推廣的何小姐表示:「香港電影慘咗好長時間了!據我了解K11戲院MCL洲立接手後,奈何開張一日又遇上疫情,該院被迫關閉。電影市道差是多種因素造成,香港電影被東南亞仰視了幾十年,一直抱着昔日被仰視的光芒的心態冇用的,不單電影行業,其他也一樣……港人要有自省謙虛之心才能向前。但如今要港人虛心有難度啊!」
另一位資深戲院及電影女從業員表示:「初入行的時候,剛好遇上UA沙田開幕,戲院迷你。在大戲院林立的當時──碧麗宮、利舞臺、普慶戲院、旺角麗聲戲院座位全都過千,甚至當時全港最大的麗宮戲院有三千多座位,大家在討論UA這麼少座位的戲院如何能賺錢?到後來迷你戲院如雨後春筍,對戲院營運商而言可以更靈活編排電影,電影發行商則可以多些出路,只是捱貴租的情況一向都存在。睇住UA沙田作為UA進駐香港的開始,經歷1997年、2000年、2008年、2015年等多次衝擊,捱過SARS,到今日不敵(新冠)疫情而告終……好不捨,好心酸。到底是誰之過?」
曾經發行《五月天追夢》3D大電影的發行商表示,懷念粉絲包場喺UA戲院裏面隨歌起舞、揮動熒光棒猶如睇演唱會;以及安排韓國導演率領主演在UA旗下戲院謝票的日子,此等美好記憶永留腦海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