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擘畫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發展藍圖,也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指明了道路。海外網「港台腔」欄目發表解讀文章《這500多字 為香港帶來發展機遇》指出香港社會要深刻認識到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抓住歷史重大機遇,繼續發揮愛國愛港、自強不息、拚搏向上、靈活應變的精神,匯集眾智,開拓全新的發展格局。乘勢而上,香港將擁有無限可能!以下為全文:

「內地的官員曾經告訴我,能把部委或者省市的遠景寫進國家的五年計劃,是『一字值千金』,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內涉及支持香港的500多字將為我們帶來無限機遇。」3月5日的深夜,在社交媒體上,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寫下這段話,為香港的未來歡欣鼓舞。

的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一經公布,每一位關注國家發展、關心香港前途的人都能感受到,國家為香港未來發展作出了清晰明確、高瞻遠矚的指引和部署。「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港澳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國家發展大局早已為香港預留了一席之地。

中央始終是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最堅強後盾。「十四五」規劃中涉港內容,着墨精要,蘊藏的信息十分豐富。500多字的段落中,透露出兩層含義:一是肯定香港的獨特優勢,支持香港「服務國家所需 發揮香港所長」。香港作為中國最早進入現代化發達水準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其在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系、實現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都可以發揮引領、示範及借鑒作用;二是鼓勵香港加強與內地交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也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應有之義。內地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全球最完備、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其中的廣闊空間和豐富機遇將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一直以來,中央始終關心牽掛着香港。讓「一國兩制」方針在香港貫徹好、實踐好,讓香港長期保持繁榮穩定,是中央一以貫之的承諾和真心實意的期盼。回歸23年多來,香港歷經多次風雨洗禮,深刻體會到與國家命運與共。尤其在內地改革開放40多年的時間裏,香港從「三來一補」到「前店後廠」,在經濟貿易、科教文衛乃至公益慈善事業上與內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形成了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良性互動,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獨特作用。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圖源:新華社)

如今,國家發展進入新階段,香港作為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迎來了新的歷史任務和發展機遇。在這個過程中,香港又將是見證者,也應是參與者;又將是受益者,也應是貢獻者。香港未來最大的機遇,就在於搭乘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快車,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與內地的合作,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銳意創新、提升優勢,與國家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而未來最大的風險,莫過於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受政治、社會紛爭的干擾,錯將「歷史性機遇」貽誤成「歷史性遺憾」。只要香港社會各界敞開胸懷、融入國家,破除「內地化」「邊緣化」的迷思,團結奮進、只爭朝夕,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會越來越凸顯。

與「十三五」規劃相比,新的五年規劃加進了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內容,這些都為香港推動產業多元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有助於解決香港現階段面臨的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為香港青年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空間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每一位香港青年都是國家發展的「持份者」,在參與國家建設中都不應缺席。

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勾勒下,一幅宏偉藍圖正徐徐展開。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一個更富強的國家,是香港取得更大發展成就的源泉所在;一個更注重創新發展的國家,是香港發揮所長的舞台所在。香港社會都要深刻認識到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抓住歷史重大機遇,繼續發揮愛國愛港、自強不息、拚搏向上、靈活應變的精神,匯集眾智,開拓全新的發展格局。乘勢而上,香港將擁有無限可能!

責任編輯: 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