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凱雷)「目前,中醫藥國際化遇到一定挑戰,內地中醫藥人才一定程度上受語言制約,限制了中醫藥知識的國際傳播。西方學界對中醫藥領域普遍不熟悉,對其科學性存在懷疑,中醫藥人才在全球醫療衞生領域中的認受性仍有待提升。」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高永文對香港文匯網記者表示,建議善用香港中醫藥發展優勢,進一步整合大灣區中醫藥資源,以培養一批高水準的中國和國際中醫中藥人才,打造大灣區國際中醫藥人才培養高地。

高永文指,建議利用香港國際化人才資源優勢,培養一批高水準中醫藥人才。(中新社資料圖片)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簡稱《建設方案》)提出將會通過吸引海內外中醫藥高水準專家和人才匯聚到粵港澳大灣區,以建成一批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高永文指,香港中醫藥科研教學能力紮實、人才企業資源豐富、國際化優勢突出,建議利用香港國際化人才資源優勢,培養一批高水準中醫藥人才。

「香港有三所本地大學設有中醫藥學院,擁有良好的行政管理架構和國際聲譽、豐富多元的課程開發和教學經驗、世界頂尖的學術人才和科研能力。同時,香港的中醫藥課程均為香港資歷架構的成員,該制度與海外的不同資歷架構制度良好接軌,保證了相關課程的國際認受性。」高永文建議,借力香港高校既有的科研教學、創新和國際化優勢,在香港成立國際針灸教育中心,促進內地和香港中醫藥院校的科研和教學合作,共同為國家培養一流的國際化中醫中藥人才,邁出中醫藥國際化建設的重要一步。

同時,加強粵港澳三地中醫藥交流合作,進一步整合大灣區臨床醫療資源、藥物設備企業資源、教學科研資源,通過三地更多元緊密的產、學、研合作,利用香港醫療國際化的窗口,吸引更多國際中醫藥人才到大灣區就業。善用香港得天獨厚的英語優勢和國際化教學經驗,為外國中醫藥人才提供相關培訓課程和項目。

此外,高永文建議依託香港大量的國際化人才、國際水準科研技術、國際聯繫能力的優勢,建立國際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傳播中心,充分利用香港會議會展、學術交流、跨國合作的國際化平台優勢,打造中醫藥人才走向世界的「橋頭堡」。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