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設在啟德社區會堂的個案追蹤指揮中心將於下周一啟動。(中通社)

(大公報記者 解雪薇)本港新冠肺炎新增確診者昨日輕微反彈至33宗。追蹤緊密接觸者是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的重要一環,若追蹤不善將令抗疫工作百上加斤。早前有專家建議政府效法內地,加快追蹤及堵截傳播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表示,下周一將啟動在啟德的指揮中心,初步將借調100名紀律部隊人員追蹤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有專家指出,如果加強病毒追蹤工作做得好,「長期捱打」的形勢會有明顯改善,倡議向內地吸取成功經驗,有助本港「貼地」實行。

本港流行病學接觸者追蹤工作屢被批「慢一拍」,早前更被揭發有密切接觸者遲遲未入住檢疫中心在家意外死亡的慘劇。

不排除上門追尋失聯者

張竹君昨日表示,下星期一將啟動設立在啟德社區會堂的指揮中心,首階段將借調100名紀律部隊人員,包括警隊、入境處及海關人員協助現時的追蹤工作,有關人士會接受培訓,如確診個案增加,會調整借調人數。她強調,現時亦有追蹤工作主要以電話進行,但不排除上門追尋未能聯絡上的密切接觸者。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倡議仿效內地加強追蹤工作,認為可動員一萬名紀律部隊人員協助,務求於24小時內尋獲有關接觸者。

就啟德指揮中心初步只有100名借調人員,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昨日表示,加強個案追蹤是非常重要的防疫及抗疫手段,現時招募更多人手做追蹤工作是合適時間,萬一日後疫情反彈,追蹤工作「人手需要多啲幫助」,他稱政務司司長已統籌跨部門小組以增加人手。

專家:可改善長期捱打形勢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日於一個電台節目表示,加強病毒追蹤是好的轉變措施,如果做得好,「長期捱打」的形勢會有明顯改善,建議參考內地做法。

何栢良強調,內地成功的關鍵因素是短時間內可以大量動員,以致不用長期「追落後」。何栢良認為政府可派中層、指揮人員到內地視察,參考大型追蹤工作流程以吸納經驗,有助本港「貼地」實行,同時向公眾清楚交代追蹤情況,有助增加市民對抗疫工作的信心。

至於強制檢測方面,徐德義補充,政府已經擴大了強制檢測範圍,現時除了流動檢測站及社區檢測中心外,需要做強制檢測的市民,亦可用採用另一免費途徑,在郵局、港鐵站或醫管局普通科門診,索取深喉唾液測試的收集包。

徐德義指出,有關收集包經過改良,當中有樣本瓶、紙漏斗、檢測表格等,其中收集包及樣本瓶都貼有電子條碼,方便追蹤及透過電腦系統,經電話短訊通知市民,一般情況下,市民可於交樣本後3日內收到通知,若是陽性結果,當局會即時聯絡相關人士及展開跟進。

指揮中心隨時可調動三千機動人員

指揮中心將借調100名紀律部隊人員,包括警察、入境處、海關人員等。

(大公報記者 雲義行)政府將於下周一啟動設於啟德社區會堂的「個案追蹤指揮中心」。據了解,政府目前構思是先借調一批常設人員,同時準備一批多達3000人的機動人員,有需要時可在短時間內增加人手,從而追蹤多層密切接觸者。

衞生署將向警方、海關及入境處借調人手,常設的有約100至200人,屬常規編制。機動人員則會有最多3000人,視乎疫情發展需要,隨時調動,在未有任務時,他們留在自己的崗位工作。

在培訓方面,消息稱,常規編制的人員料會率先在中心啟動前已完成有關培訓,機動人員則視乎情況需要安排培訓。據了解,因為追蹤屬人力密集但技術不高的工作,最重要是各紀律部隊都能「交到人」。

需保持「戰時狀態」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本周一發信予全體公務員,形容疫情仍然嚴峻,需保持「戰時狀態」。他在信中提到,政府會繼續全力做好確診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工作,期望盡快遏止疫情。政府不同部門已借出人手、或直接投入參與抗疫工作,例如紀律部隊人員協助追蹤密切接觸者等,但目前的人手規模及能量仍是不足夠,政府各部門將繼續商議,在不影響部門服務的情況下,借調更多公務員加強防疫抗疫的力量。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