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指,不認為本地疫情要達至「清零」,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目前仍未達至可放寬階段,會多觀察一段時間才開始有序放寬。其實,「清零」也好,內地實施的「動態清零」策略也罷,放寬防疫限制的必要前提,一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機制嚴謹周全,二是措施落實執行到位,若這些前提做不到,控疫就會陷入一收緊就回落、一放鬆就反彈的怪圈。疫情反覆近一年,各行各業苦不堪言,難再苦撐,政府必須下決心、用行動有效控疫,為放寬防疫限制、重啟經濟民生創造必要而可靠的條件。

「清零」其實只是一個疫情有效受控的表象形容,其實質是已經建立一套外防輸入、內控爆發的系統防疫機制,而且機制行之有效,落實不留空位漏洞。內地經過充分實踐、總結經驗,只要總體控制疫情,並有執行得力、反應迅速的防疫機制,未必要沒有一宗新發個案才放寬防疫措施;大部分低風險城市、地區除了戴口罩等必要防護外,目前已取消絕大部分防疫限制。但是,防疫措施、機制、人員等仍處於「戰備狀態」,一旦疫情有變立即局部啟動「戰時狀態」,防疫機制迅速運作,短時間內就把零星個案控制住,避免大規模擴散。這種被稱為「動態清零」的策略,目前在內地已經運用純熟自如,只是局部運作受限,大部分城市地區都繼續保持正常生產生活。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指,深圳一發現有輸入個案,會動員6萬人做追蹤、有專責小隊24小時候命,本港應動員大量政府人員24小時進行個案追蹤,盡快找出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並要縮短檢測及追蹤時間至三天內完成。這類建議顯示,從科學防控的角度看,本港的控疫措施仍有繼續提升完善的很大必要。另外,在措施執行到位上,據本報記者巡查,發現多間公立醫院隔離病房保安並不嚴密,普通人亦可進入隔離病房,膳食時隔離病人並未單獨進食等;強制檢測上,政府上周三要求曾在42幢大廈逗留的人士要強制檢測,但至前日檢測限期屆滿,仍有約一成半居民未進行檢測。防疫措施和落實執行還存在諸多疏漏,社區傳播難以徹底堵截和有效追蹤,在這樣情況下放寬防疫限制,後果可想而知。

不可否認,疫情持續一年,市民防疫疲勞日益明顯,餐飲業、旅遊及零售業等行業,更受防疫措施影響而山窮水盡,如今疫情稍為回穩,渴望政府在未到「清零」都應放寬防疫限制,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政府和業界、市民都不要忘記,一年來,本港一再陷入這種怪圈:疫情稍緩就放鬆限聚措施,然後疫情大幅反彈,被迫再收緊限制,防疫陷入惡性循環,經濟民生飽受折騰。要讓本港走出這個怪圈,根本的問題,不是眼於新發個案的數字多少,而要看防疫機制是否足夠完善,措施落實是否足夠到位,能夠真正做到常態化。滿足這些前提的放寬防疫措施,才是讓人放心的、對香港負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