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特別注重創科發展方面,香港可利用其優勢,抓住發展機遇。圖為港工程師在納米研發院工作。資料圖片

呼應「十四五」規劃綱要 善用港優勢攻克「卡脖子」核心技術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的國家經濟工作提出多項重點任務,「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其中的首項焦點。其中提及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國家隊」作用,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等。對此,香港高等院校多名專家學者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是次會議與「十四五」規劃綱要有關內容相呼應,特別是注重創科發展方面。他們認為,在國家整體布局下,香港可利用其國際化、自由的科學研究氛圍、原創性基礎研究等的優勢,抓住未來國家經濟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的重點機遇,在「中國夢」中發光發熱。■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虹宇

科技創新可說是國家當前發展重中之重,除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列為明年首項重點任務,並就此提出八項要點(見表)外;上月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亦以科技創新單獨成章,又表明支持香港特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此前,10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

港可建成國際科創中心

國家的積極投入,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帶來莫大機遇。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表示,是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展示出對科技前所未有的重視,對科研人員來說亦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他認為,香港應利用原創性、顛覆性、突破性思維、理性質疑精神等有利科研優勢,建設成為國際科創中心,特別是在原創性和基礎學科兩方面。他提到香港有名牌的大學,大學實驗室產生科學成果,從科學變為技術就需要應用轉化與研發,相較下深圳東莞都有大型研發中心,故加強灣區合作非常重要。

對於會議提及,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着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陳清泉指,這正與「十四五」期間,國家要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相呼應,他認為香港應該進一步發揮「一國兩制」優勢,透過加強大灣區科創協作,於解決此問題上出一分力

國際化環境吸外國學者

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指,是次會議提出的方向與「十四五」規劃綱要內容一致,凸顯科技創新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當前中美貿易爭端成為了「催化劑」,加速科創發展,香港更應抓住自身優勢,爭取成為基礎學科研究中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他認為,「大灣區9+2,香港最是突出」,例如大學的體制、研究氛圍的自由度,都可讓科研人員更易跳出思維框架;至於國際化環境亦有助吸引外國學者,將其國際化的研究方法和視野與經驗帶來香港,於促進創新研究有相當的優越性。

黃錦輝還強調,基礎研究是推動科學長遠發展的基石,「如沒有高錕的光纖,怎麼有多年後的互聯網」,惟近年所見科研發展被應用市場「牽着鼻子走」,有些「急功近利」,認為科學界及社會都應作長遠考慮,才能有效解決「卡脖子」的問題。

打造亞洲教育科技樞紐

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則指,大灣區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大方向,世界上不同的灣區,例如東京灣區、波士頓灣區經濟發展離不開背後由一流院校組成的大學群;而香港可與深圳及其他灣區城市互相補足,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能量,過程中各大學應互相學習借鑑,一同打造亞洲教育與科技樞紐。

他表示,除了科學與技術等「硬實力」外,「軟實力」的平衡發展亦非常重要,透過人文、社科、管理等與科學、工程跨領域合作,讓傳統歷史與文化能與科技結合,煥發新生,推動大灣區以至國家整體全面發展,瓦解西方人的偏見,「『中國夢』不單只有財力、科技,還應讓(西方)人心裏欣賞、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