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一次並網發電成功。香港文匯網記者 攝

(記者王欣欣 黑龍江報道)12月12日,位於「華夏東極」、「東方第一縣」的撫遠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一次並網發電成功,機組各系統參數正常,設備運行平穩、質量優良。這成為我國在高緯度地區建設生物質項目的成功典範,標誌着我國最東部極寒地區在有效解決農村秸稈焚燒、燃煤治理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成為中國最東部新能源建設的新的里程碑。

中國最東部生產綠色電力

恰逢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同日成功運行的中國最東部撫遠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正是主席承諾的重要行動。據了解,該項目由哈爾濱電氣集團投資公司開發,哈電集團生物質發電(撫遠)有限公司負責該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國際公司負責項目的EPC建設,鍋爐公司、電機公司、汽輪機公司三大主機廠為該項目提供主機設備。採用哈電集團自主研發設計的1×130t/h 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生物質鍋爐配1×30MW 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項目以生物質秸稈為原料進行發電,建成投產後,可年生產綠色電力1.95億千瓦時,年消耗各類秸桿24萬噸,年節約標煤10萬噸,每年在燃料收儲加儲運環節可增加農民就業近300餘人,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圖為撫遠生物質發電項目。香港文匯網記者 攝

攻克極寒地生物質發電重重難關

該項目地處我國最東部的撫遠市,冬長夏短,春季多風,夏季多雨。冬季氣溫-25℃到-35℃,最低氣溫達-38℃。凍結期長,每年11月上旬穩定結凍,翌年3月末才開始解凍,凍土層達212厘米。在極寒地區建設生物質發電項目,對負責建設施工的哈電集團是極大的考驗與挑戰。

自2019年開工以來,哈電集團建設者攻克了有效施工時間短、冬期施工時間長、混凝土保溫難度大等困難,在極寒環境下確保工程質量,以工業裝備提升施工效率,聯合科研院所進行可行性研究、前期地勘及初步設計,於2019年冬歇期前完成土建工程。今年又經歷了疫情、寒流侵襲、強雨雪天氣等重重難關,撫遠項目團隊全力展開搶攻,打響了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施工方案和施工計劃,各分系統調試工作積極配合,實行24小時倒班作業,衝刺最終目標,圓滿完成機組一次成功並網發電目標,打造了生物質發電項目標桿工程。

責任編輯: 潘若水